摘要:肉类食品风味因地域、国家、民族而异,呈现多样化。本文以肉类食品、肉类风味的形成以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肉类食品风味;影响因素;风味改良 一般所说的肉,是指畜禽经屠宰放血后,除去毛、头、蹄、内脏(猪保留板油,牛羊等还要除去皮)后的可食性部分,因为其带骨有称其为带骨肉或白条肉。而在肉品加工中,原料肉则是指胴体的可食性部分,即净肉。 肉制品种类繁多,加工程度和方法各异,风味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种肉制品,不同地区命名也有差异,并且随着各新企业产品的不断出现,同时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气候、物产、民族、宗教、经济、饮食习惯和嗜好的不同,肉制品的品种呈现出多样化。 1 肉制品的风味 肉的风味是指生鲜肉的气味和加工后肉类制品的香气和滋味。肉类风味的产生是肉中固有成分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产生的各种有机化合物所致。其特点是成分复杂多样,含量甚微,用一般的方法很难测定,除去少数成分外,多数没有营养价值、不稳定、加热易破坏和挥发。呈现滋味的性能和分子结构有关,呈味物质均具有各种挥发性发香基团。常见的如羟基(-OH),羧基(-COOH),醛基(-CHO),羰基(-CO),巯基(-SH),酯基(-COOR),氨基(-NH2),酰胺基(-CONH),亚硝基(-NO2),苯基(-C6H5)等。这些呈味物质可通过人的高度灵敏的嗅觉和味觉器官而感受到。 1.1 肉制品的气味 气味是肉中具有挥发性的物质,随气流进入鼻腔,刺激嗅觉细胞通过神经传导反应到大脑嗅区而产生的一种刺激感。既有令人愉悦的香味,也有令人厌恶的异味和臭味。气味的成分,主要有醇、醛、酮、酯、醚、呋喃、吡咯、内酯、糖类和含氮化合物。 1.2 肉制品的滋味 滋味是由于水溶性的呈味物质刺激人的舌面味觉细胞——味蕾,并由神经传导到大脑而反应出味感。肉香是靠舌的全面感觉而得出的综合反应。 肉的鲜味成分,来源于核苷酸、氨基酸、酰胺、有机酸、糖类、脂肪等前提物质。而成熟肉类风味的增加,主要是核苷类物质及氨基酸变化显著。譬如牛肉的风味多来自于半胱氨酸成分,猪肉的风味则是来源于核糖以及胱氨酸[8]。牛、猪、绵羊的瘦肉所含挥发性的香味成分,存在于肌间脂肪。大理石羊肉间的脂肪杂交状态越密集,风味就会越好。 肉制品滋味的形成主要是由在加工过程中添加的盐、糖、酱油等调味料及肉本身蛋白质水解产生的。肉制品滋味的调配,只要掌握好适当的糖盐比、添加适当的增味剂,基本就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2 常见的肉类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 2.1 糖加热生成的产物 肉制品中糖在加热时会产生焦糖化,生成有刺激性气味和焦糖、焙烤香味。焦糖香味是由糖加热脱水生成的麦芽酚、异麦芽酚、2,5-二甲基-4-羟基脱氢呋喃酮、2-羟基-3-甲基环戊烯酮等产生的;糖热分解产生的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则构成烧焦臭味和刺激臭味。 2.2 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热分解产物 该类物质因加热发生裂解,氨基酸经过脱胺、脱羧反应生成挥发性物质,如主要是醇、醛、胺及硫化物等。 2.3 羰氨反应形成的风味 糖和氨基酸的混合物在加热时发生Maillard和Strecker降解产生的各类风味化合物,如吡嗪、晤唑、噻吩、噻唑和一些含硫的的杂环化合物。 2.4 脂质降解 |
上一篇:山羊肉与绵羊肉的区别及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