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加快恢复生猪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近期,全国畜牧总站组织开展“生猪复养在行动”主题推介活动,征集、总结各地生猪成功复养经验、做法和成效,并从中筛选了一批代表性强、富有特色、效果明显的典型案例。实践表明,在政策引领和市场拉动的“双轮驱动”下,生猪稳产保供形势走向“回暖”,产业“寒冬”过后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铁桶改造”全面“防非”增强复养信心 ——广西武宣县金鸡乡赖山村海康养殖场复养经验 2019年7月,为科学抵御疫情,尽快恢复产能,广西武宣县金鸡乡赖山村海康养殖场主动查找养殖场原有设计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开展了“铁桶式”的升级改造。主要实施了栏舍生态化升级改造、动物安全设施改造、粪污全量化利用设施改造及智能养猪设施设备升级改造等,取得了较好成效。 1、基本建设情况 武宣县金鸡乡赖山村海康养殖场位于广西来宾市武宣县金鸡乡赖山村。养殖场周边分布着龙眼果场、桉树林及甘蔗地,环境优美,3公里范围内无村庄及水源地,适合养殖场建设和生产。 改造前,已建成两个养殖分场。其中,一分场占地37亩,投资750万元,有标准化栏舍7个,共5900平方米,配套设施有水塔、沼气池、沉淀池、平房(包括会议室、办公室、宿舍、厨房、料库、消毒室、卫生间、配电房等),年可出栏生猪9200头。二分场占地30亩,投资1400万元,有标准化“高架网床+微生物”栏舍3栋,共4200平方米,配套设施有水塔、沼气池、沉淀池、配套用房等,年可出栏生猪1.2万头。 2、采取的改造措施 针对“防非”薄弱环节,采取科学的养殖设施改造措施,建立符合“防非”标准的生物安全防控系统,最大限度补齐复产“防非”短板,提高“防非”能力,为积极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尽快恢复生产和确保后期养殖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栏舍改造。对围墙等进行改造、完善,设置全封闭内、外围墙;栏舍由大栏改成小栏,栏与栏之间用砖砌墙进行实体隔离,防止不同栏的猪只接触;场区、栏舍外墙和猪舍通道均安装挡鼠板和防鼠(蚊)网,防止老鼠、蛇、蚊子、苍蝇等进入猪场;对饮水设施进行改造,安装饮水碗收集余水。经过改造升级后,两个分场已于10月份全部恢复生产,现存栏育成猪1万头。 隔离消毒区改造。增设生活区消毒室,配置空调、冰箱、有线电视、电脑、茶具、宽带网络等生活娱乐设施;增加场外消毒点,对外来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增设卖猪中转场地。 粪污治理设施改造。增加固液分离机,配套充足的沼气池、沉淀池、化制池、堆粪棚,对粪污进行资源化、全量化利用。 清理消毒。对生产区栏舍、过道等重点区域进行4轮彻底消毒,分别是2次烧碱消毒、1次火焰消毒、1次熏蒸消毒;消毒室配有紫外线和喷雾消毒设施。 新建场区。新建第三分场,即武宣县琦晨养殖场,占地17亩,投资510万元,有标准化栏舍5个,共4620平方米。其中:配套建设100立方米的AB水塔、200立方米的沼气池、1000立方米的沉淀池、150平方米的配套用房,年可出栏生猪6400头,计划年底前进猪3000头。 |
下一篇:生猪复养成功典型案例——湖南宁远县推进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