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传统的养猪模式面临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动物福利等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生态养猪模式逐渐受到重视,该模式通过采取科学的生态管理措施,力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不少学者提出低架碳钢网床养殖、益生菌+生态化养殖、生态循环养殖、微生物发酵床零排放生态养猪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笔者通过分析其主要特点及经济效益,探讨其在现代生猪养殖业中的发展前景。 1 生态养猪模式的主要特点 生态养猪模式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种现代养殖方式,旨在实现养殖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其主要特点如下: 1.1 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 生态养猪模式强调对本地资源的充分利用。生态养猪场优先使用本地种植的农作物副产品,如玉米、豆粕、油菜籽饼等作为饲料原料,以减少对外部饲料的依赖。这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还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同时,通过科学的饲料配方,合理搭配各种营养成分,进而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1.2 养殖环境的优化 一方面,实施生态化猪舍设计,打造自然通风且采光良好的猪舍,为猪只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这种环境有助于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应激反应。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变化,灵活调整养殖管理措施,如适时饲喂、科学安排饮水和饲喂时间,以满足猪只的生理需求,促进其健康成长。此外,在养殖过程中,引入鸡、鸭等多种动物共同放养,构建生态链,利用不同动物之间的互补关系,增强养殖场的生态平衡。 1.3 疾病防控的创新 在生态养猪模式中,疾病防控采取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优化饲养管理和改善猪只生活环境,降低疾病发生的几率。治疗常采用自然疗法和中草药进行健康管理,增强猪只的免疫力,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此外,建立完善的健康监测系统,实时跟踪猪只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疾病暴发。 1.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养猪模式高度注重环境保护,致力于降低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废弃物资源化:生态养猪场通过科学管理,将猪粪等废弃物进行堆肥化处理或沼气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料或可再生能源,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水资源保护:在养殖过程中,采取雨水收集、污水处理等措施,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生态恢复:通过合理放养和生态管理,促进养殖场周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提升生物多样性。 2 生态养猪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2.1 降低生产成本 多位研究学者都从不同方面都提出了生态养猪模式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志银等在研究中表明,将猪粪发酵后用作栽培食用菌的基料,在食用菌收获后,其培养料和菌丝体可作为猪、牛、羊的饲料。经实践,这种方式能够降低15%~20%的饲养成本。刘绵刚等在生态养猪试验经济效益分析研究中提出在生态放养条件下饲料成本更低, 利润更高。李克敌等在以恭城县黄岭村“五位一体”复合生态模式为例展开的研究中指出,采用生态模式养殖后,累计增加产值416.18万元;而且,每出栏1头猪可以节约50kg商品饲料;使用有机肥还可以使每公顷种植土地减少3000元的肥料投入。 |
上一篇:养猪业的现状及破局求生八大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