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莒南县针对过去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了动物产地检疫新模式。通过设立检疫申报大厅,实现了产地检疫定点受理、预约检疫、集中出证;通过规范检疫流程、制定严格管理制度,实现了动物检疫的标准化、全程化、痕迹化管理。新模式厘清了检疫队伍体系、不同主体职责,使检疫人员履职尽责意识、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检疫质量、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下一步,还需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新模式,从而为各地动物检疫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地检疫;新模式;莒南县;检疫申报;检疫流程;检疫制度 山东省莒南县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据莒南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数据,2018年该县生猪存栏91.7万头、出栏246万头,家禽存栏786 万只、出栏 2320 万只,肉蛋总量达25万t,位居全省前列,是全国的生猪调出大县。在养殖总量大、畜禽调运多的情况下,做好检疫工作,既是擦亮莒南畜牧金字招牌的必要支撑,更是维护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舌尖安全的必然要求。 动物产地检疫是兽医行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是兽医队伍履职尽责的重要体现,是防控动物疫病的关键措施,也是维护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现实要求。多年来,莒南县针对动物产地检疫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检疫模式,探索新机制、新手段,通过优化工作手段,提升工作能力,破解动物检疫工作中的难题,保障当地畜牧业发展和动物源食品安全。 1 过去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 1.1 “保吃饭”阶段(2002—2004年) 2002 年 5 月莒南县收回了乡镇检疫权,成立了 8 处动物检疫所。动物检疫所属畜牧局派出机构,单纯从事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经费自理,人员工资、车辆燃油、办公经费、房租费等全靠检疫收费解决。由于当时的检疫行为社会认可度低,暴力抗法、逃检漏检、拒缴费等现象经常发生;由于费用自理,各动物检疫所互相压价竞争。上述因素导致此阶段检疫秩序混乱,检疫员工作量大,说是检疫,其实完全是为了收费,解决吃饭问题。 1.2 “保工资”阶段(2005—2014年) 2005 年,莒南县为解决各动物检验所间的恶性竞争问题,决定统一收费标准,执行财政部 452号文件。由于收费标准提高,逃检现象更加严重,检疫人员只能通过看守、堵截等方式来保证产地检疫率,这给检疫员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这一时期,个别检疫员迫于增加收入的压力,没有做到依法检疫,致使只收费不检疫、“隔山出证”等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也有个别检疫员法律意识不强,不按程序检疫,导致不合格畜禽出栏外调,由此被追究行政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给莒南县畜牧业造成较坏影响。 2 产地检疫新模式 2015年1月1日莒南县取消检疫收费,将所有人员工资、经费全部列入县财政统筹。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视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关注度提高,莒南县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着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决定推行“三厅”建设(即动物检疫申报大厅、动物疫病防控大厅和远程监控大厅),执行全县统一的动物产地检疫新模式,建设全程记录链条,全面落实“痕迹化”管理,使莒南县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进入了“真履职、避风险”阶段。 2.1 设立检疫申报大厅 针对莒南县检疫工作初期存在的检疫人员分散、归属不统一,以及人员少、无组织,有职责、没保障等问题,莒南县已于 2011 年调整设立了 14个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初步构建了纵向一条线、横向分辖区的条块管理格局。2015 年检疫费取消后,莒南县按照“四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形象设计、统一信息公示、统一队伍管理),投资建设了检疫申报大厅,配备 6~8 名专职检疫员,实行 8 小时工作制,实现了产地检疫定点受理、预约检疫、集中出证。检疫大厅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和工作经费给予全额财政保障。 2.2 规范检疫流程 实行现场检疫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严格按照“检疫申报→到点检疫→查阅相关资料→临床检查→瘦肉精检测→大厅电子出证→完善现场检疫记录→签发检疫证明→检疫资料整理归档”的统一工作流程。 |
上一篇: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和检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