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普通病 在常见病诊断方面,Sun 等研究发现,患有临床酮病的奶牛中游离脂肪酸(NEFA)和β-羟基丁酸的血清浓度较高,并且具有临床酮症的奶牛产奶量和干物质摄入量较低;然而,与健康奶牛相比,具有临床酮症的奶牛的乳脂含量更高。在常见病防治方面,Bors SI 等研究发现,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治疗卵泡囊肿的效果更好,特别是无法鉴别是卵泡囊肿还是黄体囊肿的情况下。Jae-Kwan等用前列腺素(PG)加l- 肉碱和蛋氨酸处理奶牛可提高治疗酮病的几率,提高产奶量,同时不影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生殖性能。 3.4 牛奶质量监控和乳制品加工技术进展 ● 牛奶及奶制品药物残留检测技术 一些操作简单、检测限低的新方法应用于原料奶的质量安全检测。Ansari 等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检测法分析巴氏杀菌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Kaleem 等建立了纳米球包埋整体共轭物快速检测牛奶中微量三聚氰胺的方法;Aqda 等研究了氧化石墨烯淀粉基纳米复合材料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紫外检测器(HPLC-UV)检测磺胺类和头孢类抗生素含量的方法。在婴幼儿奶粉检测方面,Draher 等研发了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质谱检测器(HPLC-MS)的分析方法,精确表征和量化了磷脂和鞘磷脂在母乳中的含量,为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合理添加磷脂和鞘磷脂提供了参考依据。 ● 液态奶及乳制品加工业进展 新产品和技术开发仍是液态奶及乳制品加工研究重点。2018 年学者更多关注将益生菌、益生元和功能因子等活性物质应用于酸奶,例如添加灵芝种子和β-葡聚糖的酸奶、添加石榴皮和蜂蜜的酸奶、添加植物混合物的降血糖酸奶、辅助降糖的干酪乳杆菌酸奶。益生菌奶酪的快速发展是2018 年国际奶酪市场的亮点。双歧杆菌作为辅助发酵剂加入干酪制作工艺中,制备的Queso Blanco 干酪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和增加短链脂肪酸的功能。 4 国内奶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4.1 繁殖与育种技术进展 ● 奶牛芯片检测技术在奶牛养殖和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2018 年中国农业大学王雅春团队与北京畜牧总站等研究团队合作研发了用于同时检测奶牛8种常见遗传缺陷基因位点的小芯片及检测试剂盒的专利产品,实现多个位点同时检测,为逐步降低和清除奶牛群中已知有严重危害的遗传缺陷基因提供了技术手段;结合奶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和奶牛抗乳房炎/ 隐性乳房炎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农业大学王雅春团队定制了含有TRAPPC9 等7 个基因的20个SNPs标记的用于检测奶牛乳房炎抗性的小芯片- 华牛I 号、华牛II 号,为选育更健康、适应范围更广的种牛提供服务,目前已在北京首农畜牧、河北、辽宁等地奶牛养殖场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成效显著 2018 年全国奶牛性能测定的参测规模奶牛场有1 606 个、参测奶牛数量达129.7 万头,参测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达29.7 kg,较2017 年提高0.7 kg,平均乳脂率、乳蛋白率分别达到3.86% 和3.34%,平均体细胞数为26 万个/mL。中国荷斯坦牛品种登记规模继续扩大,新增登记种公牛369头、母牛17 万头。2018 年奶牛体型鉴定工作不断完善,全国备案体型鉴定员226名,34 名通过考核的体型鉴定员获得上岗执业证书,2018 年新增鉴定奶牛3.8 万头,为奶牛群体改良提供了数据基础。 4.2 饲料与营养技术进展 ● 碳水化合物营养 国内碳水化合物的研究集中于饲料预处理、营养价值预测模型建立、碳水化合物在瘤胃的微生物降解和发酵途径及其干预措施等。面对进口苜蓿价格居高不下的现状,韦子海等研究发现,补充糖蜜的玉米秸日粮能够改善日粮饲料转化效率,降低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减少尿氮排放,改善氮的利用效率,与含苜蓿日粮相比可降低单位奶产量的饲料成本。赵连生等整理了27 篇有关奶牛碳水化合物营养的研究,发现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与淀粉比值每增加1,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蛋白产量和乳糖产量分别降低0.81、1.36、0.06、1.50 kg,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增加0.11% 和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