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方面,首先是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实施,养羊业门槛大幅提高,造成能繁母羊数量下降。这个观点也得到在场专家的认可。如今的养羊业,早已不是搭个羊舍,买几十只羊就可以进入的了,现在要搞养殖,需要各种证件、各种检疫、各种验收、环保税等,牧区还要受禁牧、限牧影响,导致养殖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减,持续高压下养殖户只能放弃养殖。其次是第二轮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严格执行,对超载养殖户进行罚款,他们只能销售部分能繁母羊以达到草畜平衡标准,再加上租用草场费用的增加,影响他们扩张的积极性,直接导致羔羊数量下降。 最后能繁母羊数量下降还受到封山育林政策影响。以放牧为主的地区,散养户失去牧草来源而退出养殖。 河南省畜牧局调研员庞同现分析,一是由于产业基础薄弱,生产恢复慢。二是相比其他畜种,肉羊养殖方式和设施化水平相对落后,生产周期和繁殖技术等因素影响羔羊出生率。他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密切关注肉羊市场信息变化,继续加强肉羊生产监测及形势分析,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引导养殖行业理性补栏,有序调整养殖产能和结构。 刁其玉建议政府从三个层面加大能繁母羊的补贴力度:一是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门槛,调低贷款利息、延长养殖贷款年限;二是针对繁育基地重点支持贷款贴息,通过贴息方式,扩大贷款总量;三是针对适度规模的肉羊繁育场户(基础母羊存栏100只以上)重点补贴基础设施建设和适当比例的选购母羊补贴,确保羊源充足稳定。 3、多重因素制约产业发展速度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杜立新表示,最近几年,肉羊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如,在肉羊存栏数量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羊肉产量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这说明我国的养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肉羊产业也面临很多问题。专家们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成熟的肉羊生产模式,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一些地方品种利用混乱,缺乏合理长远规划,混乱杂交问题严重,造成羊群的质量下降。优质种羊利用率低,品种改良进程相对较慢。特别是对核心育种场、繁育场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大,育种企业和种羊场难以维系。 第二,缺乏专业的人才,养殖科技化水平低。随着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作用日益突出,许多规模养殖场(户)在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普遍缺乏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饲养人员多是农牧区留守人员,年龄大、知识贫乏,养殖技术跟不上现代畜牧业要求,导致肉羊养殖技术推广难度大,科学养殖技术推广和应用覆盖率低。同时,乡镇防疫员现有人员结构不合理,且工资待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禽防疫和养殖新技术的推广。杜立新认为,这是整个畜牧行业都面临的问题。他介绍,湖南省的一项调查显示,畜牧行业里,从业人员中有专业背景的不到8%,饲养工人中有专业背景的不到2%。 第三,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缺乏相关标准,养殖户在棚圈建设、日粮搭配、疫病防治、改良配种等方面经营管理粗放、条件简陋,与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差距较大,不仅浪费了有限的资源,也大大制约了养殖效益的提高。 第四,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农企利益联结、分配机制不健全,羊肉产品同质化严重。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生产加工标准,导致屠宰加工羊肉产品差异化程度低,深加工程度低,特色产品开发不够,缺乏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支撑的标准化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更没有形成消费市场认可的知名品牌。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低,垄断竞争力差。屠宰加工企业长期处于低级的价格竞争性厮杀,而不是产品品质和特性的提高,导致优质不能优价,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没有得到体现。 第五,政府扶持力度不足,肉羊发展资金短缺。普通养殖户因草场、土地、房屋、地上建筑物和动物不能抵押,自有资金能力不足,通过信贷资金的支持扩大规模受到限制;大型养殖龙头企业虽然得到银信部门的重点扶持,但因土地、规模、市场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因素,自身发展不完善,管理机制不明确,无法引领更多的普通养殖户,也无法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解决养殖户的信贷需求。这种“龙头企业缺钱、普通散养户资金严重缺乏”的局面,严重制约着肉羊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六,动物疫病防控和监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部分养殖场要实现养殖数量的扩张,需要依靠“买全国、卖全国”,这就会导致传染病的引入。一些地区五号病、胸膜性肺炎、羊口疮等疫病呈逐年上升的势头,严重影响了肉羊产业健康发展。 |
上一篇:我国肉羊产业将发生十大转变
下一篇:简析我国各地肉羊产业发展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