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金海: 过去10年,内蒙古羊肉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22%,连续多年全国第一。特别是近5年,内蒙古肉羊养殖产业布局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养殖模式及特色。 在内蒙古,农区的规模化养殖场凡是做母羊繁殖的都在赔钱,所以他们大多选择做羔羊育肥。只有牧区利用天然草场的牧户和农区小规模养殖场(户)才会做母羊繁殖,导致羊的基数难以扩大,面临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难题。 对于内蒙古肉羊产业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在农区加强品种培育,培育繁殖力高的母羊品种。二是在牧区加强放牧羊短尾类群的选育及扩群,短尾羊是适于草原放牧饲养的短脂尾型蒙古羊类群。三是建立杂交利用体系,开展经济杂交,生产肥羔产品。四是解决活畜跨界流通问题,比如限制除种畜外商品活畜的跨界调入;严格落实调运活畜的检疫制度;建立草地放牧羊拍卖市场及追溯机制。五是构建活畜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六是大力支持设施设备升级。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赵瑞莹: 2004年以来,山东省肉羊养殖成本呈不断上升趋势,与全国水平比较,赢利情况不容乐观,劣势逐渐凸显。调查显示,山东省肉羊散养户(1只~29只)在不断减少,中小规模饲养场(户)(30只~99只,100只~499只,500只~999只)和大规模饲养场(1000只以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局面。 对山东省肉羊养殖场(户)生产经营行为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肉羊养殖户采用半舍饲和舍饲的养殖方式,养殖规模总体较小且规模扩大意愿较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借贷资金和雇佣劳动力的养殖户很少,且借贷资金难度很大。养殖户的技术应用水平普遍比较低,养殖户参加养殖技术及管理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养殖户销售产品大多是通过较为传统的到集市上销售、贩子上门收购的方式;绝大多数养殖户销售价格是买卖双方临时协商确定的,影响了养殖户的销售收入。肉羊养殖户生产销售行为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养殖规模化程度低,技术应用水平低,有效销售渠道少,销售交易成本高。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姜勋平: 当前,湖北省人均消费羊肉1.5千克,相当全国人均的43%,市场上升空间大。全省肉羊产业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生产方式由放牧向舍饲方向转型。湖羊崛起,其作母本,引进品种作父本,开展二元或三元杂交。生产模式渐渐明朗,“分散繁殖,集中育肥”生产模式明显;“粮改饲”和“互联网+羊场”促进产业链成熟。二是规模化绵羊场增加。三是产品由大羊肉向羔羊肉和肥羔肉转向。四是山羊生产困难增加。 2018年12月,我们调研了本区域233个规模养殖单位,与去年相比,167个养殖单位(约70%)增加了繁殖母羊,扩群幅度在73%~200%,增加的品种主要是湖羊。湖羊养殖以家庭牧场为主:一对夫妇,一条狗,3亩地,86只母羊,2只公羊,羊圈,放牧补饲,年产羔羊200只,出栏100只,收入10万元,这就是典型的家庭牧场养羊模式。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养殖效率低下、设施设备落后、疾病问题突出、人多地少、资源不足、牧地碎片化,特别是母本品种危机值得关注。 河南省畜牧局调研员庞同现: 今年以来,河南省肉羊总体形势较好,规模养殖持续发展,活羊和羊肉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效益好。 肉羊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养殖持续发展。全省年出栏3000只以上规模羊场达141个,比上年增加37个;年出栏500只以上的规模场出栏量比重达到11.9%,比上年增长2.1个百分点。二是肉羊养殖效益较好。今年以来,全省活羊和羊肉价格总体呈持续小幅上涨态势,进入第四季度,受供应减少和消费需求增加影响,活羊和羊肉价格上涨较快,目前出栏一只肉羊赢利可达300元以上。三是精深加工取得进展,进一步提高了肉羊精深加工水平。目前,肉羊养殖积极性较高,肉羊生产继续恢复,随着居民肉类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羊肉消费占比将继续提高,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明年肉羊供给偏紧的状况不会发生扭转,预计肉羊价格将继续上涨,肉羊养殖效益将保持较好水平。 河北省畜牧站副站长王健诚: 河北省的养羊分布不均衡,出栏量最大的不是坝上草原,而是邯郸、廊坊和保定。截至2018年9月底,全省羊存栏1285.7万只,下降3.2%,累计出栏1516万只,增长4.0%。10月底,能繁母羊存栏同比下降3.9%。 肉羊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小规模户多,现代化大户少;品种杂乱,农户对适合当地的特色当家品种不认识;养殖环境较差;政策扶持太少。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一是提升品种的贡献率,充分利用杂交优势。二是重视养殖环境的改善。目前,河北省没有将羊的养殖污染纳入缴纳环保税的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养殖户可以随便污染。三是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地饲料资源,降低养殖成本。适度放牧有利于山场防火和促进生物多样性。四是努力发展现代规模养殖,提升设施化装备水平,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劳动用工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