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河南省蛋鸡产业发展特点 按照新的规模划分标准,养殖规模越大,标准化、现代化的生产特征表现的更加明显。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以个体户养殖为主体,养殖技术设备落后;养殖品种单一,产业化水平有待于提高。具体表现为:养殖规模越大,专业养殖和有执照养殖场(户)所占比例越高;养殖规模越大,设有饲料加工、鸡粪处理区域的比例越高;阶梯笼养、乳头饮水器饮水、人工喂料、人工集蛋、深埋死鸡在不同养殖规模中所占比例均较高;不同养殖规模中,鸡苗自由选购方式所占比例最高,独立经营、没有品牌和自销销售的养殖场户所占比例仍较高。 二、存在问题 1、家庭经营为主体、现代化规模养殖少、食品安全堪忧。虽然我们蛋鸡养殖发展非常迅速,但仍以家庭经营为主。此次调研的6个县没有发现2012年存栏10万只以上的规模标准化养殖。中小规模养殖户现代化程度低,生产性能不高,相关养殖配套技术缺乏,专业程度低,无法有效建立疾病防治和生物安全技术体系。养殖户多,规模小,分散等现实情况导致蛋品安全难于监控。 2、土地审批难、劳力和资金短缺。土地供应紧张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缺乏相应土地政策和规模化蛋鸡场建设规范,土地利用率不高,大多数养殖场建设年代久,现代化的设备与之不匹配。劳动力方面:由于养殖业恶劣的工作环境差,较强的体力劳动,年轻一代已经不再愿意从事该行业。从业人员年龄普遍较大,平均年龄44.6岁,平均从事蛋鸡养殖时间9.9年,都是老养殖户,新建立的场户很少。缺少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的内在动力。此外,从调研结果分析发现,绝大多数为个体养殖户,他们的资金财力有限、发展慢,公司化运作的规模生产较少等。这些都影响了蛋鸡产业的发展。 3、养殖风险高、环境污染压力大。近年来,全国各地散发的H5N1、H7N9疫情,特别是人感染禽流感的报道使整个养禽业蒙受巨大损失,人们“谈鸡色变”,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业内普遍认为的“疫情决定行情”真实说明了疾病对我国蛋鸡业的影响程度。很多养殖户认为禽流感对蛋鸡养殖的风险较大而放弃养殖蛋鸡。这一点从此次的全面调查中场户数目的减少可以反映出来。典型性调查结果表明:60%蛋鸡养殖户把鸡粪便宜售给菜农或水产养殖户。30%蛋鸡养殖户没有对粪便进行有效处理,直接或间接排入路边或沟河中,给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隐患,也严重威胁着蛋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处理蛋鸡粪便综合能力低,不仅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质资源。 4、养殖场户期盼更多的惠农政策支持和落实。此次调研过程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养殖户感觉资金困难,养殖不挣钱,风险大,要求国家进行补贴。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尤其传染病高发期,有的养殖场户已停业或转行,有的养殖户压缩养殖规模,有的在亏本维持。在调查聊天过程中,由于这两年蛋鸡市场行情低迷,蛋鸡养殖户也都是在艰难维持着,更多养殖户都期盼政府在融资、用地、培训、抵御市场风险、补贴、最低保护价格等方面给以政策支持,并切实落实。 三、发展建议 1、政策倾斜,畜牧业大型机械政府价格补贴,大力支持发展蛋鸡现代化规模养殖,提高集约化程度。将传统养殖转变为现代化、工厂化养殖,应用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和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蛋鸡产业链,并有效带动农民致富。 2、在资金和土地政策方面:建议中央与地方商议出台相应土地政策,制订强制性规模化蛋鸡场建设规范,提高土地利用率,规范蛋鸡养殖用地管理。同时,鼓励养殖企业利用山地、荒地等非耕地发展蛋鸡养殖,此外,鼓励畜牧专业的大学生从事相关行业的创业,政府补贴贷款利息,对土地审批给予倾斜。 3、对于传染病,除加强防控和疫苗研制外,还可以考虑国家补贴纳入社会保险;对于环境污染压力,建议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生物发酵的推广,扩大资源综合利用方式。尤其应该加大对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建设的补贴力度,实现蛋鸡产业从数量型向生态型转变。 4、畜牧养殖行业提供的肉、蛋、奶、皮和毛的充足供应是全面建设小康和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国家应该加大补贴力度和强度。政府不仅“输血”,更重要“造血”,除了政府补贴,还要重视养殖户的定期培训,以提高养殖户的整体素质。培养科学养鸡,生态养鸡,安全养鸡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