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治理方面,没有任何捷径,必须按照标准化生产,达到污染治理的要求。这个投入不可省。疫病防控也必须标准化,按照发达国家的养猪管理经验,不断缩小差距,疫病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小。从目前情况看,2014 年饲料业、动保业和养殖业之间的配合速度将会加快,生猪养殖标准化的程度将会明显提高。在美国,2 个人可以管理两万头猪,靠的就是高度专业化的精细分工。例如,小猪运输、打防疫针、猪场清洗等环节,他们都有专门的一套队伍。养猪的关键是前期管理要做好,今后中国也将走合作组织这条道路。合作组织不同于现在的合作社概念,它是按照养殖环节所形成的专业化的合作组织。合作组织的专业化可以精细到有一支专业熟练的抓鸡队伍。国外有许多专业化的公司,这些专业化的队伍是独立的。只有这样,养殖管理才能实现最大化的高效。 《国际猪业》:您认为 2014 年生猪养殖企业还将面临哪些挑战? 姚民仆:2014 年,生猪养殖业将面临几个明显的挑战。其中,农村劳动力的短缺更加明显。而转型的内外部因素日益复杂,包括环保压力、土地流转压力都将困扰生猪养殖企业。 挑战之一是,猪养了以后市场在哪里?市场压力不言而喻。如果没有成熟的专业化组织,没有形成主流的“基地+ 终端”模式,那么广大的中小生猪养殖者仍将承担最大的市场风险。如果能加快实现“公司 + 农户”及“基地 + 终端”的全覆盖,市场风险就能相应化解。 其次是饲料粮的短缺,这也对动物农业形成了很大的挑战,特别是豆粕和鱼粉。现在我们的进口量已经超过了 70%,到 2020 年,饲料粮占粮食的总比重将达到45%~50%。 第三个挑战是资金,从事生猪养殖需要大规模资金。按照有关规定,畜牧业用地资金没有贷款的渠道,而农村集体土地上的附作物不能用作抵押贷款。贷款门槛高,导致规模化产业链的扩张所带来的资金压力更大。 最后一个挑战就是重大的动物疫病风险。当前我们每年由疫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250 亿元。 《国际猪业》:众多挑战中,生态环境的制约是一个最头疼的问题。国外有没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 姚民仆:生态环境对畜牧业的制约日益突出,这是当前最突出的矛盾。其实,这不仅仅是中国遭遇到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目前,国际上已经对集约化养猪进行限制。中国台湾地区是以提高税制来限制,而欧盟采取的方法是鼓励养殖用地和种植用地相结合。也就是说,养殖规模的大小,取决于你的种植业规模有多大。这个方法现在已经开始实施了。例如,养 300 头猪,那么直接浇肥完全消化掉需要 600 亩土地,那就按这个种植土地的规模来申报养猪头数。所以,未来畜牧业发展可能需要统筹兼顾,可以借鉴欧洲国家的这些做法,在畜产品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产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 5 个方面进行统筹兼顾。只有这样,这个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国际猪业》:针对内外环境的挑战,生猪养殖业可从哪些方面去改变和适应? 姚民仆:我觉得有几个方面需要明确改进。首先,推进畜牧业养殖方式的转变,在规模化养殖为主体的前提下,应该发展畜牧小区,促进散养户的规模化生产,进一步减少散养。在养殖过程中,要促进经营管理制度的改进,并用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装备提升畜牧业水平。对专业户一定要强制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 其次,要在市场主体上,变成新兴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品牌建设为核心,扶持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生产水平高的龙头企业,而不是鼓励散户去饲养。 第三,要引导规范专业的合作社的组织化发展,前面已经提到过这种合作组织的内涵。按照“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连带把畜牧兽医站、批发市场组织起来。目前,广东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良好的经验。 第四,构建和完善监管体系,这一点非常重要。 做到了以上几点,我估计未来几年,中国的肉类消费还会持续增长,其中农村消费市场将会持续扩大。现在每年有近千万的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每年可增加 120 万 ~150万吨的肉类消费。目前中国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的人均肉类消费量,将是我们 5 年以后的镜子。 |
上一篇:如何做一个有社会良知的养猪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