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肉鸡养殖的历史 我国的肉鸡养殖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直以来是以家庭副业定位的,没有标准、没有样板、缺乏专业化。在30年的快速发展中,养殖户几经洗礼,规模日益扩大(从300只、500只发展到几千只甚至几万只);模式不断翻新(散养、平养、网养、笼养;从开放、半开放鸡舍到半封闭、全封闭鸡舍);设备日趋机械化和自动化(从刚开始时盆盆罐罐到自动水线、料线,从自然通风到机械通风,从自然光照到人工光照,从人工操作过度到半自动或全自动操作),随着社会养殖量的持续快速扩张,在非专业化、不规范发展的情况下导致了:环境严重污染、鸡病越来越多、药费越来越高、鸡越养越难养、食品安全隐患日益突出。传统肉鸡养殖在推动畜牧业发展、解决鸡肉供应方面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培养了很多肉鸡养殖方面的民间达人,他们的经历和经验、他们相对成功的技术成了肉鸡养殖产业化的基础和中坚力量,也恰恰是这股力量给后续的规模化肉鸡养殖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经验主义、自负、固执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障碍。 二、肉鸡养殖的现状 散养户正在走下坡路,规模化养殖方兴未艾,专业化得到重视,尤其是最近几年由民间融资、集团公司、外资等投入的规模化肉鸡养殖从山东开始、直至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大家生硬地借鉴国外的做法、国内相互揣摩,从场址选择、鸡舍布局、建筑模式、建筑材料选型、设备选型、饲养模式、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等等方面有相似性、但没有统一性、五花八门,结果像老夫娶少妻,看着好看,但实际上很难受,赔得多、赚的少,肉鸡养殖在所谓的“速生鸡”、“药残鸡”、“禽流感”事件中被屡屡拖入低谷,整个行业和产业难以为继、损失惨重。从业者也如霜打的茄子,失去了方向和信心、找不到准确的定位、也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改善和提升目前陷入低谷的肉鸡规模化养殖、停产和寻求转包的鸡场到处都是。 三、肉鸡养殖转型与升级 随着外资的进入、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国内的肉鸡养殖面临着必须要转型和升级的压力,这样才能在成本和质量上与国际市场接轨,单纯的低效率、高风险、高成本的数量扩张已经没有意义、更不具备任何竞争优势。如何转型?既然是肉鸡规模化养殖,就一定要在规模化基础上迅速完成以规模化为前提和支撑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安全化的转型。如何升级?就是要落实科技兴牧的基本思路、充分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挖掘生产潜力、把规模化养殖当成企业来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 四、规划化养殖的陷阱 1、投资陷阱,很多有钱的人光听到有人养鸡赚了钱、没有了解更多的人养鸡赔了钱,于是在头脑发热的情况下涉足养殖业,隔行如隔山的道理等进来以后很快就明白了,往往是明白了、也晚了,很多规模化肉鸡养殖场投产后2-3年就血本无归了。 2、技术陷阱,30年来肉鸡养殖业的发展的确培养出了一大批养殖能手和民间养殖达人,在传统养殖向规模化转型的时候,很多“达人”被高薪聘请到规模化肉鸡养殖企业负责技术、经营、管理,结果是达人并没有成为牛人,而是成为了败家子。为什么?很多人一直想不明白。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凡是经常说相当年养殖如何厉害的人,恰恰是那些在规模化养殖中栽了跟头人。现在由政府、协会、企业组织的技术研讨会、高峰论坛铺天盖地,来自职能主管部门、集团公司、企业、养殖场的总裁、总监、技术主管、场长、技术员也多如牛毛,这么多历史辉煌的达人怎么就摆不平规模化肉鸡养殖了呢?夜郎自大、不思进取、盲目迷信自己所谓的经验、在养殖向规模化转型中个人英雄主义突出、团队意识淡薄、学习力不够,自我感觉良好,结果就是“夜郎”难以成为“牛郎”。传统养殖和规模化养殖的技术和技术体系是不同的、管理和管理体系是不同的、经营和经营体系是不同的、雇工和员工是不同的、人力和人力资源也是不同的,这么多的不同,你与时俱进了吗?穿着旧鞋子走新路,哪里来的高速度?很多人在失败的时候往往会刻意追求所谓的技术、而不懂得从自身和团队管理上下功夫,我多次说过技术是武器、管理才是武术、给不懂的管理的人去讲技术等于把宝剑交给了一个不懂武术的人,结果还是没有用。 3、培训陷阱: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各地针对肉鸡规模化养殖的培训也如雨后春笋般,讲课的还是那些专家、教授,听课的还是那些刚刚踏入肉鸡规模化养殖民间达人和那些刚刚毕业的学生,培训真的这么容易转型吗?讲课的没有从业经历、听课的缺乏或从业经历不够。三个臭皮匠真得能顶上个诸葛亮吗?规模化养殖的养殖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技术模式、产品模式、人力资源的培训模式和传统养殖有着根本的区别,难道我们忘记了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规律了吗?这种不负责任的商业培训、这种主观误导如何能帮助规模化肉鸡走出困境并走向成功?还需要长期的反思、探讨、转型和提高。 |
上一篇:后禽流感时代对家禽业的认识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