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依靠辽阔的疆域,丰富的牧草资源,拥有传统的畜牧业优势,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大省。2011年畜牧业产值达998亿元,占第一产业产值45%以上。内蒙古畜牧业产值占比在2001-2011年由38.9%上升为45.3%,反映出内蒙古近年来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畜产品主要由牛羊肉、牛奶和毛、绒构成。其中羊肉,牛奶,羊绒,细羊毛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在我国肉牛产业尚未成形之前内蒙古是我国主要肉牛养殖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肉牛养殖逐渐由放牧养殖转向圈舍养殖,目前内蒙古地区的肉牛养殖主要并入东北优势区。2011年牛肉产量49.7万吨,居全国牛肉产量第四位。2011年内蒙古肉牛存栏363.7万头,肉牛出栏306.8万头,牛肉产量达49.7万吨,占内蒙古肉类总产量的23.8%。 一、内蒙古肉牛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肉牛养殖技术支撑不足,优质品种肉牛匮乏 我国农户饲养肉牛的技术大多靠经验积累,缺乏必要的养殖技术指导,饲养管理也非常粗放,存在着肉牛品种混杂、饲料配方不科学、生长周期长、出栏率低、肉质差等问题,导致养殖效益差,肉牛产品档次低,加工产品档次低;肉牛养殖农民迫切需要大学或研究机构在肉牛品种,安全追溯,饲养,繁殖,疫病防治、牛舍建设、酮体分级等关键技术方面,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国农户养殖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二)肉牛规模化生产体系尚未形成 从养殖规模分析,年出栏肉牛10头以下的小规模养殖占有绝大比重,年出栏肉牛100头以上规模化、集约化的肉牛养殖所占的比重很小,说明集中连片、科学化、现代化的生产育肥基地还没有普及推广,这样的生产方式生产的牛肉在品质上难以保证。目前我国肉牛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分散饲养,非定点屠宰和集贸市场销售占主导的方式,无法形成规模化的肉牛生产体系,内蒙古肉牛的存栏量在增加,但专门的标准化、规模化肉牛养殖基地有待进一步普及。 (三)规范化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少,布局不合理 从内蒙古肉牛养殖情况看,凡有规模加工龙头企业的地区,养牛业有很大发展,农牧民的收入也提高。内蒙古牛肉加工厂数量不少,但设备健全,生产线先进的规范化加工企业不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盟市年出栏肉牛约100万头以上,而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基本没有,布局上的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内蒙古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内蒙古牛肉市场上销售的牛肉多是未经处理的鲜肉、冷冻肉和熟食。经过排酸熟化处理的部位分割、小包装、真空包装肉少,冷鲜肉更少。这样即不能为不同的产品找到合适的市场也不能为消费提供更多的选择,使产品的价值降低,销售量受阻,加工厂利润不明显。熟肉大多数是由家庭作坊生产,加工方式简单,品种单一,质量低差,安全卫生不保障,市场竟争力不强,难以有效带动肉牛养殖业的发展。 (四)肉牛企业与农牧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首先,肉牛养殖协会、肉牛养殖合作社等中介机构普遍没有起到有效地连接作用,企业与农牧户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其次,由于企业与农牧户对结成利益共同体的优势认识不够,对于牧户来说,缺乏符合企业要求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指导和服务,致使产品不能达到公司的收购标准,加工企业拒绝进行收购,因此加工企业与农牧户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利益矛盾。一些企业信誉度较差,签订收购订单,在收购期不能按时兑现合同,甚至拖欠收购款,这样的行为严重阻碍了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牧民经济利益受到很大损失。 (五)牛肉消费存在着卫生安全隐患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必然带动居民对牛肉的需求量,如何保障居民对牛肉市场的放心消费,促进肉牛产业的发展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难题。由于牛肉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牛肉消费市场混乱,问题牛肉充斥市场。另外,小型屠宰加工企业在加工过程中卫生环境差,牛肉的消毒,排酸,疾病检疫等技术手段不到位,难免生产出劣质牛肉,危害消费者健康。 (六)肉牛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需要金融机构服务合作 随着肉牛业规模化水平提高,先进养殖技术的引入,肉牛生产企业要想扩大生产规模,面临严重的资金缺乏问题,规模化养殖资金投入高,产出高,经济效益好,但前提是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撑,因此,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及政府财政补贴款,是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上一篇:河北宣化县康源奶牛合作社发展纪实
下一篇:2013年我国奶业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