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业发展的历史上,2011年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猪价成了领涨CPI的罪魁祸首,温总理一次讲话三次会议,国家政策三管齐下,猪价应声而落,一时间各种言论喧嚣四起,综观各路声音,都在分析涨价原因,关注后市预测,大家似乎都忘了一个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做为养猪业者如何进行战略选择?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与同业探讨,抛砖引玉,将大家的视线从不那么靠谱的统计分析预测,引向如何真正让我们行业自身强大起来,走向持续发展之路。 一、政策补贴不可能将猪价拉进低谷,但一定能让你有产业升级的机遇。 国家的政策调控无外乎两点:一是对低收入人群和大学生进行肉价补贴,对企业人员增加工资,弥补通胀的损失。二是打压猪价,采用生猪补贴、扩大进口和动用储备三种措施,但这三种措施也仅仅起到心理打压上涨预期的作用,对实际的生猪生产意义不大,好在这次政府释放的信号表明,既要稳定猪价,又要保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补贴政策向300头能繁母猪以上的规模场倾斜,这就给各种规模的养猪业者提供了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作为目前养猪行业三种不同类型的养殖形态来讲,也分别要有三种不同的战略选择。 作为超大规模的养猪集团来讲,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向来是支持其发展的,在现有政策利好的大形势下,除了积极争取补贴之外,更是要抓住时机,向产业链的各个节点发力,适时扩大规模,扶持更多的散养户加入到产业链中来,在食品安全、环保和加大科技投入等关键环节投入资金,由单纯的产业链纵向延伸向增加产业链的技术含量,加粗产业链条的方向发展。日前的中粮与日本三大食品巨头的联姻、河南牧原与安佑集团的合作等预示了这个发展方向。 占到规模养猪主体的大部分的中型养猪企业,比如各级种猪场、母猪头数在300-1500头之间的商品猪场也是这轮政策补贴的重点部位,每头母猪100元,1000头母猪才10万元,虽然补贴的力度不足以解决什么问题,但是在目前中国特色的政治生态下,通过积极争取补贴,主动的整合政府的资源。从简单的拿到补贴用于养猪再生产的圈子跳脱出来,如果自己有零售店面出售猪肉的,借此也可以配合搞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向敬老院、学校和低收入人群优惠提供猪肉等,举办承诺食品安全等活动,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在进种猪、成立合作社、新猪舍落成典礼等新闻事件时注意正面的宣传,并以此作为纽带,借此机会进一步争取用地、资金、环保和发展合作社等方面的政府优惠政策,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样也给一些社会的外行业的资金进入提供了一个机会,总体来讲,和他们合资共同发展养猪业总比他们自己交学费来的要好很多。比如四川天兆牧业的老板就是外企的高管,他自己坦言是交了3000万元的学费才做到今天的成绩。如果社会的外行业资金和业内的现有的我们养猪业者合作的话,对养猪业的发展一定是更大的帮助。 对于广大的散养户来讲,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对猪价的行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在此高价运行期间,一方面惜售,一方面担心猪价大幅下跌,补栏还是缩小规模,无从判断,心中纠结。这里有三种战略选择提供大家参考:傍大款战略、合作社战略和专业化战略。 傍大款战略是指积极加入大型养猪集团的产业链,虽然总体利润好像会让给集团公司,但是总体来看,长期收益一定要高于自己单打独斗。因为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养殖风险,尤其是疾病风险。还有农村越来越严重的“重房轻农”的现象也为今后养殖业带来更加困难的用地瓶颈。在今后国家土地、环保等政策越来越向这种产业链企业倾斜,是未来中国养猪业的主体业态。没有条件加入产业链的地方我们还可以主动与当地相对大型的有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的猪场联合,从种猪来源、饲料来源、技术支持等方面学习先进的经验,为我所用,减少弯路,提高自身生产效率。一旦这些养猪企业转型成产业链型企业,我们自然是第一批受益者。 合作社战略是指积极加入各级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或者干脆自己成立一个,咱养的猪少,不等于我们的能量小,国外的散户都是有自己的协会组织,充分发挥集体采购、集体销售的优势,抱团闯市场。 专业化战略是指我们乘着猪价高,手里资金相对宽裕的资金的时候,对近几年的生产记录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猪场的实际情况,发现自己生产的优势,确定之后来反思一下,我们是继续采用自繁自养、专门饲养母猪卖小猪还是专门养育肥猪,然后对猪舍进行改造完善,找到适合自己的猪源、饲料和好的技术支持,为明年春天的猪价走低积蓄力量。 |
上一篇:未来养猪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模式
下一篇:中国生猪产业面临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