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动态 > 规范标准 > 文章

洪涝灾害动物疫病防控要点

时间:2017-07-13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四)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俗称“打谷黄”、“稻瘟病”。 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其列为乙类人间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1.流行特点

      全国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外,其他省市均有过钩体病病例报道,并以盛产水稻的中南、西南、华东等地区较为严重。在水稻收割季节和抗洪救灾中,由于接触钩体污染水的人群较多,常常会发生大规模流行。

      钩体的宿主非常广泛。家畜如猪、犬、牛、羊、马等,野生动物如鼠、狼、兔、蛇、蛙等均可成为传染源,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我国南方及西南地区以带菌鼠为主,北方和沿海平原以猪为主。

      钩端螺旋体在微碱并含有一定腐殖质(如稻田水)和淤泥中可长期生存,是一种经水传播的疫病。动物感染后,病原体可通过肾脏随尿排出,污染水源、土壤、饲料、牛栏、用具等。本病经皮肤、粘膜和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交配、人工授精和在菌血症期间通过吸血昆虫传播。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夏秋季多见,幼畜较成年畜易感而且病情严重。

      人在生产劳动或生活中接触受钩体污染水,病原体可通过皮肤(特别是破损皮肤)、粘膜进入到人体,引起人发病。直接接触感染是指人在饲养、屠宰、加工、运输动物等过程中直接接触到动物身上的病原体而感染。偶然情况有母婴垂直传播的报道,但人传人意义不大。

      几乎所有的动物都可感染,鼠类最易感,也是最重要的贮存宿主。其次是猪、水牛、牛、鸭,再次是羊、马、骆驼、兔、猫。家禽也可感染。人对钩体病普遍易感。非疫区居民进入疫区,尤其易感。

      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例相对集中于夏秋收稻时或大雨洪水后,在气温较高地区则终年可见。本病以青壮年农民多见,其他接触钩体污染水机会多的渔民、矿工、屠宰工及饲养员等,也可发病。

      2.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的临床特征主要呈现短期发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粘膜及皮肤的坏死等症状。但大多数动物都是隐性感染,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

      牛:在我国从牛分离出9个型的钩端螺旋体,以波摩那群为主,黄疸出血群次之,常缺乏典型的症状,仅见消瘦、腹泻。典型病例取急性经过,病初体温高在40.5-41℃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鼻镜干燥,甚至龟裂,逐渐消瘦。泌乳量减少或停止泌乳,乳色变黄呈初乳状,并常有血凝块。有的发生流产后2-3天,可视粘膜黄染,同时出现血红蛋白尿。病牛常在口腔粘膜、耳、头、乳房及外生殖器等部位皮肤发生坏死。慢性病例呈间歇热,病牛逐渐消瘦,黄疸及血红蛋白尿时隐时现。

      猪:猪的钩端螺旋体病较普遍。我国已从猪体内分离出14个菌型,主要是波摩那群,其次为犬群。大多数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急性病例多见于仔猪,呈现短时间发热(39.8-41℃左右)及结膜炎。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可视粘膜黄染,头部浮肿。皮肤弹性降低,后期出现皮肤坏死,尿淡黄色及至褐色。妊娠后期的母猪常发生流产和死胎。

      马:大多为隐性感染,急性病例较少。急性病马的症状与牛相似,主要呈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结膜炎,可视粘膜黄染。尿量少,尿液粘稠,呈黄红色豆油样。妊马流产,血红蛋白量减少,白细胞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

      人:潜伏期为2~20日,一般7~13日。病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重感冒样”症候群,有“三症状”,即畏寒发热、肌肉酸痛、全身乏力;三体征,即眼结膜充血、胶肠肌压痛、淋巴结肿大。中期可分为四型。流感伤寒型,肺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脑膜脑炎型。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器官损害。如鼻衄、咯血、肺弥漫性出血、皮肤粘膜黄疸或出血点;肾型患者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肾功能损害;脑膜脑炎型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及脑脊液成分改变。在急性期退热后6个月内(个别可长达9个月)再次出现一些症状或器官损害表现。常见的后发症有后发热、眼后发症、变态反应性脑膜炎等。钩体病人的病变基础是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钩体大量侵入内脏如肺、肝、肾、心及中枢神经系统,致脏器损害,并出现相应脏器的并发症。病情的轻重与钩体的菌型、菌量及毒力有关。毒力强的钩体可引起肺出血或黄疸出血等严重表现。

      3.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变化特征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应与血孢子虫病、产后血红蛋白尿、细菌性血红蛋白尿、马传染性贫血以及其他病原所致的黄疸、流产等相区别。

      4.防治措施

      动物可用青霉素,其他如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对本病都有较好疗效。此外,新砷凡纳明也有很好疗效。

上一篇: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下一篇:兽用疫苗生产企业生物安全三级防护标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