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动态 > 政策法规 > 文章

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时间:2015-02-28    点击: 次    来源:求实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三、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
    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的手拉手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没有新型城镇化创造条件、辐射带动,农业现代化就难以推进。没有农业现代化提供农产品等保障,新型城镇化也难以持续。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大棋局,这盘棋下好了,不仅可以充分挖掘城镇化这个最大内需潜力,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强大动力,而且能够有效增强城镇化对农业农村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解决好城乡差距过大等重大结构性问题。我们要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互促共进。
    (一)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着力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这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安排。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要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把进城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要深化改革,完善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等办法,提高农民在城镇安家落户的能力。引导约1亿农民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要着力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促进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人口承载能力。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要精心规划,落实政策,确保完成。把农村危旧房改造,与中心村、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努力让更多困难群众早日安居乐业。
    (二)积极推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大量农村人口到城镇转移就业和落户,这本身就是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力带动,也标志着我们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建设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理布局、要素平等交换。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更好地发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近些年,城市许多工商企业“上山下乡”,互联网公司也把业务扩展到农村,给农业农村带来了现代生产要素、新商业模式和通达的营销网络,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促进了农产品流通,激活了农村资源配置的“一潭春水”,也为企业发展开拓了空间。对此,要继续予以引导和支持。
    (三)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连续5年缩小,但目前仍然过大。要通过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两手”发力,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要大力推动农民转移就业。现在农民工资性收入已超过经营性收入,占据农民收入的近“半壁江山”。今后农民增收很大程度上还得靠转移就业。现在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服务业增长很快,成为农民转移就业最大的“容纳器”。在产业迈向中高端过程中,只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扩大农民工就业仍大有可为。要积极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现在不少农民工经过在城市的多年打拼,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能、资金和管理经验,创业意愿强烈。要综合运用创业投资引导、小额担保贷款等办法,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政策,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难题、降低创业成本,带动更多农民就业。要着力支持以农兴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打造新的农民收入增长极。
    (四)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即使今后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仍将有数亿人生活在农村,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一要由“单项突进”向“综合发展”迈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简单理解为“新村庄建设”,“钱多盖房子,钱少刷房子,没钱立牌子”。要均衡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人居环境改善。二要由“千村一面”向“各美其美”迈进。新农村建设不能搞“去农村化”、照搬城镇模式,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一种格调,不然既没有了农村味道,也丢掉了地域差异、民族特色。要建设类型多样、特征鲜明、风貌各异、多姿多彩的新农村。要重视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充分考虑今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不要费了好大劲把路修通了、水接上了、房子盖好了,村里却没人了。三要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既要重视发展经济,也要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文明乡风,推进基层民主管理,使新农村“内外兼修”,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五)加快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只有6年、时间很紧,而扶贫任务很重,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中央和地方财政都要较大幅度增加扶贫投入,同时要制定更有吸引力的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扶贫。继续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并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提高扶贫的有效性、持续性。要高度重视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从根上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上一篇:农业部: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

下一篇:解决我国食用农产品监管难题的立法建议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