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低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

时间:2009-12-2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3、低致病性禽流感(MPAI)的临床鉴别诊断
    鸡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所出现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多种病毒病相似,极易与非典型鸡新城疫相混淆。两者的主要区别为:
    3.1产蛋方面
    低致病性禽流感主要表现产蛋量的急剧下降,一般在7~10天的时间内可以使产蛋率下降50%以上;非典型鸡新城疫的发病相对比较温和,产蛋下降30%左右。
    3.2临床表现
    低致病性禽流感鸡群发热,精神不振,呼吸道症状表现严重,解剖可见到气管的黏性分泌物和出血点;非典型鸡新城疫主要是呼吸道症状,喉头、气管黏膜出血。
    3.3生殖系统
    低致病性禽流感表现卵泡的充血和液化很明显,输卵管水肿和炎性分泌物,非典型鸡新城疫的表现以腺胃和肌胃的肿胀出血为特征,肠道上表现淋巴集结的肿胀、出血,输卵管有轻微的炎症,但没有水肿和炎性分泌物,卵泡膜充血。
    3.4蛋品质方面
    低致病性禽流感表现蛋壳质量严重下降,畸形蛋、破壳蛋、无壳蛋明显增多;非典型鸡新城疫多表现蛋壳质量变薄,蛋壳颜色变浅等。
    4、低致病性禽流感(MPAI)的危害
    4.1引起家禽广泛的发病死亡
    现已证实禽流感H9亚型病毒可以感染各种家禽,并导致多种禽类发病,引起死亡。15~40日龄肉鸡则表现因继发感染引起10%~50%甚至更高的死亡率,感染种鸡生产的雏鸡则表现较高比例的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以及关节炎(瘫痪),一周内死亡率10%~20%等。
    4.2生产性能下降
    不同品种、日龄的家禽表现出不同的生产性能下降。肉禽发病表现为神经症状,运动失调或抽搐,耐过的禽只体弱多病、生长迟缓,肉的品质下降。蛋禽表现产蛋下降甚至停产,蛋壳质量变差、畸形蛋增多,从而造成生产性能和蛋品质量下降等。
    4.3免疫抑制
    大量的研究数据证明,禽流感H9N2病毒感染家禽后,病毒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细胞,造成家禽法氏囊和淋巴滤泡数量减少、胸腺萎缩退化和骨髓细胞的变性和坏死。由此可见H9N2病毒可破坏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免疫应答不理想,如干扰其他疫苗免疫及继发感染禽大肠杆菌或其他病原,最后导致家禽体质下降,死亡率上升。
    4.4警惕禽流感病毒由低致病性变异为高致病性的危险
    通过对禽流感历史的研究证明,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短期传播后,有时致病性低的病毒可发生突变,变成致病性高的病毒。例如,1983年4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的禽流感H5N2,当时属于低毒力,致死率低于10%,它与当时美国东部从野鸟分离的H5N2基因很相似。同年10月,H5N2毒株的致死率突然上升至80%。美国因此淘汰1700万只鸡,损失6000万美元。再如,1992年墨西哥发生H5N2禽流感,开始时致死率低,逐渐变异成高致病力病毒,而且,直到1995年疫情才得以控制。1999年~2001年意大利流行期间,开始H7N1病毒的致病性也很低,但在9个月内变成致病率非常高的病毒,死亡和宰杀的家禽超过1300万只。鉴于此,对于目前流行的低致病性禽流感,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最好将其消灭在低致病性的状态中。
    5、低致病性禽流感(MPAI)的防治措施
    5.1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
    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就是要建立健全各种防疫与消毒制度和设施,采取综合性的防疫措施。
    良好的畜牧生产制度和给禽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是低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的基础,严格的隔离和消毒是低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的关键。做好对一般病毒性传染病的常规预防措施,强化隔离和消毒,尤其注意对进入禽场的人员、车辆及物品的彻底消毒工作。严禁从疫区的禽场引进种,保证种健康,防止禽流感病毒进入禽场内。在禽舍内坚持定期常规消毒,在疾病流行季节,则做到每天带禽喷雾消毒一次。粪便要及时清理,水槽、料槽定时用消毒液刷洗。一般规模的蛋禽场(户)要实行“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出禽后禽舍要严格清理和消毒。先清理粪便杂物→消毒液喷雾和刷洗→熏蒸(每立方米用42毫升福尔马林、21毫克高锰酸钾)→空舍30~60天→再熏蒸消毒,方可进禽。
    5.2加强饲养管理
   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包括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根据禽的品种和日龄,选择合适的饲喂方式,饲喂适宜的全价饲料,给予适宜的饲喂量。按照大规模小群体的原则,分隔多个饲喂区间,确保禽群个体均匀、营养均衡、生产性能良好,避免营养不足,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禽群日常的管理,如饲喂、清粪、清扫、消毒、转群、免疫注射等操作要尽量减少对禽群的刺激,避免应激的发生及诱发疾病。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要注意禽舍的通风换气和禽群的饲养密度。

上一篇:对免疫禽非典型H5N1禽流感的进一步认识

下一篇:采鸡血新法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