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8-16 点击: 次 来源:bjsp.org.cn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我国是世界上养猪最多的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猪病的防制和研究。在猪病中,猪瘟(Hogchofera,HC)是危害最大、最受重视的一种病。建国初期,何正礼、方时杰等选用抗原性优良的石门系毒株研究改进制成的猪瘟结晶紫疫苗效果明显,广泛应用后对控制当时猪瘟的流行曾起过一定作用。1956年周泰冲、袁庆志等研制成功的中国系(C系)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证明有高度安全性和优良的免疫原性,且无残毒,毒力不返强。自1957年起,除在我国广泛应用外,并已推广到欧亚很多国家,使这些国家控制或消灭了猪瘟。该疫苗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比较理想的猪瘟疫苗、这是我国兽医科学工作者的一大杰出贡献。我国在猪瘟免疫程序、免疫诊断、免疫监测以及猪瘟病毒的遗传变异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猪瘟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流行广泛,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极大。国际兽疫局(OIE)将之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亦将之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由于猪瘟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促使很多国家制定和执行猪瘟的防制和根除计划,并在欧美20多个国家取得成功。但目前世界上仍有叙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猪瘟流行。近年来在一些原已宣布消灭猪瘟的欧洲国家(荷兰、比利时、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又相继复发,我国一些地区的猪瘟发病率亦有上升的趋势。目前在各国的HC流行中,除典型的病例外,HC流行和发病的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是世界性的。如上世纪。年代,英国在扑灭HC的过程中就证明大部分HC病例属于温和型和隐性感染;我国在70年代后期也发现HC的流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多年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HC防制策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有效地控制了HC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使流行形式转变为地区性散发流行,疫点显著减少,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HC。症状显著减轻,发病率不高,疫势较缓和,死亡率减低。仔猪死亡率较高;成年猪较轻或可耐过,病理变化也不特征。由于病原毒力降低,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这些带毒病猪的存在,成为猪瘟发生的祸根,尤其是亚临床感染猪。依靠常规方法很难确诊并剔除此类病猪,从而给HC的防制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在出现这些现象的地区和猪场,往往还伴随有多种原因引起的免疫失败,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 导致目前HC发生的原因 1.1生猪和肉品市场流通频繁,检疫不严,防疫密度不够 生猪和肉品市场流通频繁,检疫不严,防疫密度不够是HC传播流行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集体、个体养猪发展迅速,使猪的自由贸易增多,大量生猪频繁调动常可使HC隐性感染猪在全国范围内流传。猪群中新引进的外表健康带毒仔猪常是5;起 HC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小刀手为私利驱动,宰杀和贩卖病猪肉;养猪场病死猪处理不当;执法检疫不严,使病猪肉产品在市场流通,也是造成HC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我国虽早已公布实施《动物防疫法》(1998),但其配套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使很多防疫。检疫措施难以到位。加以执法主体多头,各自为政、互相扯皮、分割执法,即不符合国际惯例,又不利于疫病的控制和消灭。此夕,一些基层兽医组织涣散,技术观念落后,重治轻防,防疫密度不够,也易促使HC传播流行。 1.2病原的遗传变异 弱毒疫苗的普遍使用改变了猪瘟病毒(HCV)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病毒群落。从70年代末开始,全世界HC流行的特点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温和型HC为主。而近年来我国又出现了HC疫情的反弹现象,许多猪场的免疫猪群频繁发病。因此,了解HCV的遗传变异情况,了解HCV疫苗毒与现流行毒之间的差异,对于防制 HC是十分重要的。 1986年, Lowungs对世界上 20多个国家的115株HCV进行了序列比较、中和单抗反应性及内切酶分析后,将115株毒划分成2个群(或血清亚型)。血清型1有2个亚群,主要包括Brescia株(荷兰)、疫苗毒株和60年代流行毒;血清型 Ⅱ有3个亚群,主要包括Alfrt株(德国)和近10年来的流行毒。在此基础上,1999年Sakoda通过对4O余株HCV流行毒的序列分拆,将HCV分为 3群:HCVI称为古典HCV,以Bonn株为代表ZHCVZ以Ahart株为代表ZHCV3与上述2个群均有较大差异,包括日本、泰国和中国台湾等地 70~90年代的流行毒株[1] 我国开展HCV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工作虽然较迟,但在兰州兽医研究所和解放军军需大学等研究单位的不懈努力下,已使我国HCV遗传发生关系全貌的系谱图日渐清晰。军需大学兽医研究所采用RT-PCR方法,从我国10个省、市、自治区收集四个HCV流行毒株中,扩增了HCV EZ基因中主要抗原位点编码区。对各扩增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通过计算机分析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并确定了它们之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对个流行毒株中的 18株属基因 Ⅱ群,占78.26%;另外5个流行株与传统的石门系强毒,兔化弱毒株属基因1群,占21.74%。两群间测序区的核酸同源性只有78.9%。此外,根据序列差异程度将基因Ⅱ群流行株分为3个亚群,各基因群HCV在地域分布上末发现明显的特征性。该研究初步揭示了我国较大范围内流行的HCV毒株与传统的石门强毒和疫苗用兔化弱毒在抗原基因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及我国HCV流行株在地域分布的多样性[2,3]。兰州兽医研究所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近年来HCV 流行毒已呈远向疫苗毒的方向演变。近期HCV流行毒与古典HCV之间已有较大差异(核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2.2%~84.3%和87.9%~90. %)[4] 但根据中国兽药监察所进行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对不同HCV野毒株的免疫保护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我国不同地区所分离的HCV野毒株在其病原生物学上有所差异,但用我国目前使用的猪瘟免化弱毒疫苗免疫的猪完全能够抵抗这些野毒的攻击。结果再一次证明:我国现用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对预防目前流行的HCV是完全有效的[1]。 |
上一篇:破解当前猪病治疗难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仔猪断尾的优点和方法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