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饲养管理 > 养禽管理 > 文章

秋季蛋鸡的饲养管理(3)

时间:2025-10-1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高温过后,蛋鸡普遍体重下降、产蛋性能下滑。眼下,进入秋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加大,连阴雨较多,鸡群易受应激与疫病侵扰,需从多方面调整管理措施。

1、预防传染病发生

秋季蛋鸡最易发的疾病就是慢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及大肠杆菌病和禽伤寒。如没有做过相应疫苗的鸡群应立即补免,已免疫过的鸡群,也要注意白天通风除湿,夜间要注意保温。如有发病,在确诊后及时用药并隔离病鸡。同时,在中午进行鸡舍消毒,适时淘汰病鸡。

2、控制常见病

秋季蛋鸡易发生脱肛、疲劳综合征、卵巢炎三种常见病。其原因就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季,鸡群正处于产蛋高峰期,使体内大部分营养和能量转为蛋白排出体外。蛋鸡本身已处于生理低潮期,到了秋季体质就很弱了,又遇低温高湿环境,再加上营养满足不了机体需要,就会发生上述几种疾病。

3、加强管理

3.1 控制温度和湿度 

蛋鸡舍内最适温度是13℃~25℃,相对湿度是55%~65%。如温度低于13℃,产蛋率就要下降甚至停产。相对湿度高于70%,就会诱发呼吸道病或大肠杆菌病。所以,当中午气温高于20℃的晴天,圈舍要通风降湿。如果夜间温度低于13℃,就应关闭门窗提高舍温。

3.2 提高日粮营养水平 

为了提高产蛋率,秋季日粮应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如添加玉米及动植物油等,还要增加钙、磷比例,同时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这样可以避免产薄皮蛋或畸形蛋。

3.3 补充光照 

秋分以后,自然光会逐渐减少,对于蛋鸡来说是不足的。所以每天早、晚要开灯补充光照。一昼夜应达到16小时,但不能超过这个时间,以免引起啄癖或腹水症。

3.4 适当调整饮水 

为调节鸡体液离子浓度,每隔1天应饮一次0.3%的温盐水,为增加能量供应和缓解天气突变引起的应激症,每2天可在饮水中加2%葡萄糖,并每百斤水中加维生素C2~3克。

上一篇:秋冬季的育雏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