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1 点击: 次 来源:肉类食品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二)欧盟内部出现分歧:农业国与工业国的利益博弈 随着中国反倾销措施的持续影响,欧盟内部的矛盾与分歧逐渐显现,农业国与工业国之间展开激烈的利益博弈。 西班牙、荷兰等农业出口国遭受反倾销措施的沉重打击,猪肉产业陷入困境。西班牙农业大臣路易斯?普拉纳斯表示:“这是西班牙猪肉产业的艰难时期,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否则将面临严重危机。” 并紧急呼吁欧盟启动 WTO 争端解决机制,以维护自身利益。荷兰中央肉类组织(COV)对高达 32.7% 的最高企业税率表示震惊与不满,认为这一税率将严重影响荷兰猪肉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荷兰最大肉企 Vion 的负责人称,如此高的税率使他们在华业务陷入困境,多年在中国市场的投入面临付诸东流的风险。 然而,德国、法国等工业国在这场贸易风波中态度谨慎。对于他们来说,电动汽车反制措施对本国车企的影响更为关键。德国作为汽车工业强国,其汽车产业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引发中国的反制措施,使德国车企面临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德国车企在中国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建立了完善的生产和销售体系。一旦失去中国市场,德国汽车产业将遭受重大打击,可能引发工厂减产、裁员等一系列问题。 这种利益诉求的差异导致欧盟在应对此次危机时,内部协调面临困难。各方观点不一,难以达成统一的应对策略。荷兰合作银行指出:“内部谈判每拖延一周,欧盟猪肉产业就将增加 2 亿欧元的损失。” 但在现实情况下,农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矛盾与分歧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欧盟在这场贸易风波中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四、全球贸易格局重构:从 “单极主导” 向 “多元竞合” 转变 (一)中国构建 “双轨采购” 模式 在反倾销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积极构建创新的 “双轨采购” 体系,融合欧盟高端产品与非欧盟性价比产品的优势,以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和稳定性。 在高端产品领域,中国对欧盟冰鲜猪肉仍维持 15% 的进口份额,以满足高端餐饮市场对高品质食材的特定需求。例如,伊比利亚火腿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闻名,选用特定品种黑猪,在天然牧场自由放养,食用橡木果等天然饲料,经过长时间腌制和风干,肉质鲜嫩多汁,脂肪分布均匀,带有浓郁坚果香气,深受高端餐厅和美食爱好者喜爱。荷兰猪排也以其鲜嫩肉质和严格质量标准,在高端餐饮中备受青睐。这些产品凭借品质优势,在中国高端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与此同时,中国将 60% 的猪副产品订单转向巴西、俄罗斯等非欧盟产区。这一转变带来显著市场变化,2025 年,非欧盟产区在中国猪肉进口中的占比有望从 46% 大幅提升至 70%。通过拓展采购渠道,中国成功打破欧盟在猪副产品市场的长期垄断,降低对单一产区的依赖,增强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 (二)俄罗斯、巴西成为主要受益者 在全球猪肉贸易格局的变革中,俄罗斯和巴西成为主要的 “制度性赢家”。它们凭借各自优势,迅速填补欧盟留下的市场空白,在国际猪肉市场崭露头角。 俄罗斯作为中国近邻,抓住机遇大力扩大猪肉产能。俄罗斯肉类协会制定目标,计划在 2026 年将猪肉产量提升至 520 万吨,其中 30% 定向出口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俄罗斯在远东地区新建 10 个现代化屠宰场,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目前这些屠宰场已全面运营,预计 2025 年俄罗斯对华猪肉出口量将突破 30 万吨,体现了俄罗斯的产能扩张能力和中俄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紧密合作。 |
上一篇:全球肉类贸易重构与产业格局之变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