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8 点击: 次 来源:沈阳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 作者:刘显军 刘宏宇 - 小 + 大
动物来源的抗菌肽。动物来源的抗菌肽包括哺乳动物抗菌肽、两栖动物抗菌肽等。哺乳动物抗菌肽包括在呼吸道、胃肠道、生殖道、淋巴器官、皮肤中的抗菌肽和防御素(在兔肺巨噬细胞中、牛气管黏膜上皮细胞中的抗菌肽)两大类。抗菌肽在正常情况下不展示其活性,但当机体受到病原体侵袭时,其前体物质在嗜中性粒细胞作用下结构发生变化,形成具有活性的抗菌肽。两栖动物表皮分泌的活性多肽种类繁多,大部分都有抑菌作用,是一种很古老且效果显著的天然防卫物质,往往被归为抗菌肽。两栖动物抗菌肽最主要的来源是青蛙。 昆虫来源的抗菌肽。抗菌肽最早在昆虫体内被发现,至今在昆虫体内检测出的抗菌肽已经达到200多种。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生物,所以昆虫来源的抗菌肽的数量非常庞大,可分类为天蚕素、昆虫防御素、富含甘氨酸的多肽、脯氨酸多肽、溶菌酶等。 植物来源的抗菌肽。植物来源的抗菌肽也被称为植物防御素。大部分的植物来源抗菌肽与昆虫、哺乳动物来源的抗菌肽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目前,已被纯化、鉴定和表征的植物源抗菌肽包括防御素、蜕皮素、puroindoline蛋白、富含甘氨酸的蛋白质、天然环肽、hevein型蛋白、硫素、knottins蛋白和脂质转移蛋白。 微生物来源的抗菌肽。在病毒和细菌等微生物中有多种抗菌肽,由乳酸菌分泌的抗菌肽在细菌中最为普遍。最普通的菌素有乳酸链球菌肽(nisin)、杆菌肽(bacitracin,BAC)、乳酸菌蛋白(Lactobacilluslactinin)。目前,nisin已被批准用于治疗牛乳腺炎。革兰氏阳性和阴性两种细菌均能分泌抗菌肽。 二、抗菌肽的生物学功能 1、广谱抗菌功能 不同种类的抗菌肽对细菌的破坏方式有所不同,大多数抗菌肽灭菌方式是与细菌的细胞膜发生静电吸附作用后产生穿透作用,从而使细胞内容物渗透到胞外,使细菌失去活性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抗菌肽在脊椎动物体内能够参与免疫系统生理代谢,其抗菌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渗透和破坏细菌细胞膜来杀死细菌,与抗生素不同的是,抗菌肽灭菌几乎不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主要是由于抗菌肽的灭菌机理与抗生素不同。抗菌肽对目标细菌的胞膜具有多个低亲和力的作用靶点,这有利于减缓耐药性的产生。 2、抗真菌功能 许多抗菌肽对真菌也有一定的杀伤效果,目前已经发现的真菌有7万多种,大多数致病性都很强,传统的抗真菌药物对动物或人的毒副作用很大,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机体损害,而且真菌的耐受力也容易大大增强。例如,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Fusarium)、曲霉(Aspergillussp.)、寄生曲霉(Aspergillussp.)等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严重威胁畜牧业和食品安全。已有研究发现,部分抗菌肽对黄曲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目前研究发现,37个抗菌肽分子能显著抑制鲜玉米胚黄曲霉产孢。此外,海洋蜗牛类抗菌肽对真菌(如酵母、丝状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不会对哺乳动物产生任何副作用。 3、抗病毒功能 在传统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中,人们发现其毒副作用很大且病毒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强,寻找良好的替代传统抗病毒药物的物质一直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领域。而抗菌肽具有抗病毒的生物学功能,具有抗病毒功能的抗菌肽被称为抗病毒肽。一些抗病毒肽能将病毒嵌入病毒囊膜或细胞膜,从而打破病毒膜的稳定性,发挥抗病毒作用。抗病毒肽还能与一种病毒的糖蛋白相结合,这样就阻止了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表面相结合。然而,其他的多肽会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相结合,从而防止病毒与其靶受体的结合,最后使其失活。 三、抗菌肽在生猪生产中的应用 对于抗菌肽在生猪养殖方面的应用,徐博成等针对抗菌肽对仔猪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抗菌肽对猪的免疫调节、肠道健康、胴体品质等具有较好的调控效果,但其最优添加量受抗菌肽性质、生产方式及添加方式的影响,尚未形成明确的一致性。 |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