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08 点击: 次 来源:今日畜牧技术 作者:佚名 - 小 + 大
1,25(OH)2D3在PTH的参与下,刺激破骨细胞,增强其活性和溶骨作用,促使钙、磷从骨中游离出来,释放入血,从而提高血钙、磷的浓度,并通过相关激素的协调,维持其代谢平衡。VitD对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它既能促进新骨形成与钙化,又有增加骨吸收的作用,使骨质不断更新,在骨盐溶解与沉积的对立统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VitD缺乏势必影响肠道钙和磷的吸收、转运以及骨盐的释放,导致钙、磷代谢失常,生成不成熟的骨胶原,不利于骨的矿化,成骨生长障碍而引发骨骼病变。 2.2 维生素A(VitA) VitA参与骨细胞基质中黏多糖的合成,是维持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正常功能、保障骨细胞正常代谢的必需物质。缺乏VitA的动物,骨中钙的含量减少,黏多糖的生物合成受阻,骨的生成、吸收与重建功能失调,骨骼生长畸形。VitA的另一重要功能是维护上皮组织的健康。VitA缺乏使肾小管上皮组织损伤,影响钙的重吸收。 2.3 镁 镁是细胞内重要阳离子,具有广泛生理功能。作为酶系统的激活剂,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在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中起关键性作用。成年动物体内50%的镁存在于骨骼,与钙、磷等形成骨盐,是促进骨生长、维护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矿物质元素。血镁的缺乏或过多,直接或间接影响钙平衡及骨代谢。镁缺乏使骨内镁含量降低,骨生长缓慢,骨密度降低,骨水分减少,骨强度和骨应力降低。 镁与钙既有协同作用,又互相竞争。钙不足时镁可略微替代钙,钙过多时,镁的吸收率下降,机体对镁的需要量增加;而血镁过高,会减弱钙的主动转运,阻止钙磷酸盐转化为羟磷灰石,延缓其沉积速度,抑制羟磷灰石与骨蛋白结合,影响骨骼的正常钙化。 2.4 酪蛋白磷酸肽(CPP) 在酸性条件下,钙盐的溶解度一般较大,但到小肠远端,管腔内的为中性和弱碱性,钙离子往往与一些大分子的阴离子形成不溶性的盐,阻止了钙的吸收利用。CPP是一类含有25~37个氨基酸分子的多肽,与Ca2+的亲和力很强,可在pH7~8 的条件下与Ca2+形成可溶性的络合物,从而促进钙吸收。实验证明CPP不仅在体外能提高钙的溶解度,维持钙溶液的稳定性,而且可增加钙在股骨上的沉积,促进动物股骨生长,防治佝偻病。CPP可提高钙在骨中的储留,能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减弱破骨细胞作用及抑制骨的再吸收。同时,它可促进小肠下部不饱和钙的被动扩散吸收,而维生素D只对小肠上部可饱和钙的主动运输、吸收起作用。 2.5 钙、磷比例 钙、磷是动物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磷是ATP和磷酸肌酸的组成成分,参与体内能量代谢;磷以磷脂的方式促进脂类物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磷以磷酸根的形式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的代谢,血液中的磷酸盐同时还是动物体内重要的缓冲物质,参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膳食中过多的磷可促进钙磷化合物在肠腔中沉淀。动物模型实验证明膳食中钙磷比值与骨丢失有关,长期摄入过多的磷可损害平衡机制,改变钙代谢,引起低钙血症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动物机体对钙、磷的吸收,不仅决定其含量,还与其之间的比例有关。动物饲喂高钙低磷或低钙高磷饲料,其结果必将引起钙磷不足而发生代谢障碍。据饲养试验证明,各种动物正常肠道对钙、磷的吸收都有一个最佳的比例,当日粮中钙磷比例大于或小于最佳的比例时,都可造成钙、磷代谢障碍。犬的饲粮钙磷比为1.8:1时较为合理,猫的饲粮钙磷比为0.5~1.5:1较为合理。 2.6 益生元 益生元,也称双歧因子。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促进肠道有益菌繁殖,优化肠内菌群平衡来实现的。大量研究证实,服用含益生元的食品可以提高动物对钙、镁、锌和铁的吸收。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益生元被发酵生成了有机酸,导致肠道pH值下降,使通过小肠的钙、磷酸盐、镁构成的复合物发生溶解而吸收。也有假设认为钙被修饰成为低电荷量的钙-氢复合物,更容易通过黏膜所致。 3、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几种物质合理搭配使用,可促进钙、磷在肠道中的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率;促进软骨再生,保护骨和牙齿的健康;促进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和骨骼韧性;调节机体的钙水平,维持正常的血钙浓度。 |
上一篇:功能性宠物食品发展趋势
下一篇:果蔬加工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