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18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时吉刚 - 小 + 大
1、非洲猪瘟概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的烈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病死率高达90%~100%,目前无有效疫苗和防治药物,是对养猪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健康生猪主要因接触病猪及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餐厨剩余物等被感染。此外,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钝缘软蜱也可以通过叮咬健康生猪传播ASFV。 非洲猪瘟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猪一旦发病,病死率最高可达100%,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 2、非洲猪瘟发病机理 ASFV可经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鼻咽部或是扁桃体发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强毒感染时细胞变化很快,在呈现明显的刺激反应前,细胞都已死亡。弱毒感染时,刺激反应很容易观察到,细胞核变大,普遍发生有丝分裂。发病率通常在40%~85%之间,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达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动物的死亡率在20%~40%之间,在幼年动物的死亡率在70%~80%之间;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10%~30%之间。 3、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例如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猪、猪肉或其他受感染的动物或物品。 (2)喂食受污染的饲料或水。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喂食受污染的饲料或水传播,尤其是来源于受感染的猪或其他动物的饲料或水。 (3)蜱虫传播。非洲猪瘟病毒可以在蜱虫体内繁殖,并通过蜱虫叮咬传染给猪。 (4)车辆和人员。车辆和人员可能携带病毒到其他地方,从而传播非洲猪瘟。 4、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带来的影响 非洲猪瘟对中国养猪业带来了一些显著的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养殖主体结构改变。非洲猪瘟暴发后,以厨余养殖为主的中小散户基本全部退出,整个生产养殖主体结构发生改变;2)市场出现二次育肥现象。正常情况下,生猪达到标重后就会出栏屠宰,但非洲猪瘟暴发后,部分品种的生猪甚至可以养到800~1 000斤;3)母猪出现高淘汰率。非洲猪瘟发生后,母猪淘汰量一直很高;4)饲料产量增速高于猪肉产量增速。非洲猪瘟发生后,饲料产量的增速高于猪肉产量的增速。这些改变对中国养猪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机遇。 5、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关键点 5.1 科学选址 猪场选址要地形开阔,地势较高,地面平坦,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土壤透气性好,便于生产污水的排放处理,易于防疫;交通既便利又与交通主干线保持1 km以上的距离,电力能源供应充足;周围3~5 km内应无养殖场、屠宰场、肉食品加工厂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场等。 5.2 谨慎引种 引种前要全面了解引种场及周边猪场的疫情状况,禁止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地区引种。引种来源猪场能够提供近7 d内的非洲猪瘟检测证明,并能够按生猪调运相关规定申报检疫。新引进的猪隔离舍饲养42 d,并进行临床监测和实验室检测,隔离结束后进行逐头检测,确认非洲猪瘟阴性,进入生产区合群饲养。精液要从无疫区和无疫场购买,并且提供非洲猪瘟检测证明。 |
上一篇:猪的病毒性免疫抑制病及防控
下一篇:秋季重点动物疫病防控提示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