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0 点击: 次 来源:广东动物防疫一线 作者:仇华吉 - 小 + 大
我们需要看到问题的两面性。虽然我们可以试图净化或根除某种疫病,但无法消除所有病原,也无法预知未来的病原。因此,病原与猪群和猪场之间的接触无法完全切断。即使我们可以阻止某种病原进入猪场,但猪场内仍存在各种各样的病原。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另一个方面,即猪只自身的抵抗力。任何病原感染猪群并造成疾病和死亡,都需要一定的剂量(即感染阈值)。超过感染阈值才会对猪群构成风险,而低于感染阈值则是“常在”病原,对猪群不构成风险。因此,我们有两个方向值得努力:一是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原载量,二是如何通过各种措施提高猪场猪群的健康度或抗感染能力。这两个方向是一体两面的。基于此逻辑,生物安全就不仅仅是洗消烘和隔离那么简单。 按照上述一体两面的逻辑,减少病原数量,提高猪只健康度,都是生物安全的范畴。让病原不“舒服”、无法“得逞”的措施,都是生物安全的体现。具体来说,就是让病原无法进入或只能少量进入猪场、进入后无法存活、存活后无法进入猪只体内、进入猪只体内后也无法致病。这些都是生物安全的着力点,也是生物安全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因此,生物安全不仅限于洗消烘措施,还包括为猪只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如空气清新、环境干爽、水料清洁、营养均衡、心情愉悦、肠道健康等。因此,我们做生物安全,要注重实际效果,抓住问题的关键点、要点和痛点。 非洲猪瘟的防控要点 针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我主张“三管齐下”,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做好源头管控,确保引进的猪只及所有与猪相关的物资均经过适当处置,以减少病毒增量;二是确保进场人员及其携带物品在接触猪只前已得到有效管控,以降低病毒载量;三是加强猪群健康管理,以提升猪群“酒量”(感染阈值),从而提高猪群的健康度和抗病力。从生物安全角度,应遵循四个原则,分别是科学、精准、实效和人性化。同时,要建立多道保护屏障(特别是黏膜屏障),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尤其是口鼻黏膜免疫)。在五年多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猪场采取了如下措施:使用发酵有机酸、益生菌、抗菌肽、植物精油、发酵中药等,这些措施对于猪群的黏膜免疫或黏膜屏障可能或多或少有所帮助。诚然,这些措施的作用固然客观存在,但不应将其过度神化,更不能认为使用这些措施后就能完全防范或避免非洲猪瘟的发生。 口蹄疫的防控要点 近年来,口蹄疫的防控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防控产品也在不断升级。在选择疫苗时,务必注重当地流行毒株与疫苗毒株的同源性匹配。此外,免疫时应选用可靠的厂家、优质的疫苗。 疫苗的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效成分的含量,即口蹄疫病毒抗原(146S蛋白)的含量,抗原含量适宜即可,并非越高越好;二是毒素含量不能超标。 疫苗的免疫效力与运输、保存、使用以及免疫程序密切相关。如果运输过程中保存不当或免疫时机不恰当,都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此外,口蹄疫免疫程序的制定直接影响免疫效果。监控口蹄疫苗效果需要选择合适的试剂盒,监测保护性抗体水平,并根据周边疫情状况适时调整免疫时机或程序。同时,在防控具体措施中,要严格防范其他动物(如鼠、鸟、蚊、蝇等)带来的风险。 猪伪狂犬病净化注意事项 目前已有良好的gE缺失疫苗用于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无论是经典株还是变异株,都有相应的标记疫苗和配套试剂盒,因此可以实施基于标记疫苗免疫的净化措施。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后可终身带毒。因此,建议淘汰gE抗体阳性种猪,因为其体内存在潜伏病毒,且在应激条件下,该病毒可会被重新激活而排毒。此外,对于未采取净化措施的阳性猪场,应减少诱因,否则在转群、温度变化或配种前后等应激条件下,病毒可能会被再次激活。在这些情况下,可通过添加一些抗应激产品减少猪只应激。 条件性疾病的防控(一般病毒和细菌感染) 对于一般性传染病或多数细菌感染而言,部分疾病有相应疫苗,部分则没有。此类疾病需依据当地流行情况及猪场感染状况,决定是否采取免疫措施。但要注意,无论是否免疫,均需提升猪的健康度,因为病原的“发作”需要一定条件,如环境因素、营养问题、猪群自身的其他感染因素等。 因为条件性疾病的致病具有条件性和多因性,因此,要做好“七度”健康管理,即温度、湿度、光照度、猪群密度、空气清新度、水料清洁度、营养均衡度。日常要加强巡栏,目的是查找诱因、隐患以及可能导致猪群发病的条件,并加以改进。一旦出现感染猪只,最好进行治疗性诊断,即一次性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观察效果。若无效,大概率是病毒感染,无需继续治疗;若见效,则说明细菌感染因素占主导,可以进一步查找是何种细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然后使用敏感药物进行适当治疗。 |
上一篇:猪场蓝耳病防控现状与技术研究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