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猪健康管理标准(表)
时间:2024-06-11 点击:
次 来源:养猪职业经理人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序号 | 项目 | 内容 | 三 | 外引后备 | 猪只隔离 | 外引后备不稳定的因素 | 季节风险 | 引种期疾病易感季/产仔期季节性繁殖障碍疾病 | 阶段风险 | 引入大日龄后备猪(>5月龄) | 长途运输风险 | 运输应激/途中感染 | 种猪健康风险 | 种猪场不健康 | 特定病原阴性种猪风险 | 被本场野毒阳性猪场感染 | 后备隔离目的 | 1.便于检疫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疫情 | 2.限制病原在引种群与本场种猪群交叉传播 | 3.便于引种猪群的稳定 | 4.减少未知病原感染的风险 | 5.减少排毒污染 | 隔离时间 | 1.依据大于多种烈性传染病的最大潜伏期 | 2.依据大于多种烈性传染病的排毒高峰期 | 3.隔离时间:≥4周 | 隔离操作 | 1.猪只到场后开始严格执行封闭式隔离程序,隔离时间4周。隔离期间人员、物品不 得与场内生产区有交叉。 | 2.隔离期间,实施网格化管理,人员、物资严禁进单元,除在单元门口进行喂料喂水外,严禁其它一切可能接触猪只的生产操作,要求栋舍内所有人员吃住在栋舍内,严禁出栋 舍, 特殊情况,例外管理。可实行人员吃住在单元内,各单元分别按标准正常开展生产工作,严禁交叉;后备饲养人员如需出单元,必须例外申请,并在单元门口浸泡消毒5分钟。 | 3.进出栋舍和单元物资必须经过浸泡或高温消毒;所有过道和附属房等环境每天采用1:200过氧乙酸喷雾消毒2次。 | 4.要注意观察种猪的精神状态、临床反应,并做好记录,对不适宜种用和有生理缺陷 的马上报告,单独饲养,决定淘汰。对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会诊、确诊,隔离处理。 | 隔离结束检测项目及判断标准 | 抽样要求 | 1.隔离解除前第4周,须对后备猪进行采血检测。 | 2.后备母猪血清样品:按照20%比例采集(至少30份以上),最好每头都采集血清样品。 | 3.后备公猪血清样品:每头都采集血清样品 | 非瘟 | 抗原、抗体全部为阴性。 | 猪瘟 | 抗原为阴性;抗体阳性率≥85%,离散度≤30%。 | 伪狂犬 | gE抗体为阴性、gB抗体阳性率≥85% | 蓝耳 | 抗原为阴性;S/P值范围:0.4-2.5之间,阳性率大于90%,大于2.0的比例不超过10%, 不得检测出NADC30毒株,蓝耳双阴场不得检出蓝耳抗体 | 口蹄疫 | 抗原为阴性;O型/A型抗体阳性率≥85%,离散度≤30%。 | 流行性腹泻 | 抗原为阴性。 | 免疫驯化 | 外引后备驯化目的 | 1.适应:本场的病原体 | 2.适应:本场的生产流程和管理 | 3.配种前:种类更多、更高抗体 | 4.配种前:感染恢复稳定但已不排毒 | 5.减少孕期:繁殖障碍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