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猪病防治 > 文章

母哺乳仔猪的疾病防控措施

时间:2024-05-17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崔建华 - 小 + 大

仔猪哺乳期是疾病高发的一个时期,因免疫系统功能还未发育完善,易受环境、病原、应激、社群行为以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死淘率较高;管理人员需结合本场实际,加强对初生仔猪的护理,同时做好场内环境卫生的治理,根据生长阶段合理使用益生菌制剂,促进有益菌早期定植,经常受疾病影响的猪场可使用药物进行程序性或紧急性防控,对健康猪群科学接种疫苗。

哺乳仔猪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易受到条件致病原及环境外源性病原的影响,导致疾病发生率较高。哺乳阶段也是全程饲养过程中死淘率较高的一个阶段,尤其对于规模化猪场,务必重视该期群发性疾病的防控。

哺乳仔猪及生理特点

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之前日龄段的猪,随着我国生猪养殖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为了便于流程化管理,仔猪基本都采取统一断奶方式,绝大部分场的断奶日龄集中在25~30日龄之间,故哺乳仔猪有些地方又称月龄内仔猪。由于日龄较小,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导致哺乳期内的仔猪疾病发生率较高。疾病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经母体垂直传播的疾病,这类病多由母猪管理不善,造成妊娠期内带毒,通过母源传播途径对仔猪造成影响。第二种是环境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多由环境不卫生和消毒不彻底引发,这类病原尽管对抵抗力强的成年母猪无影响,但免疫力低下的仔猪一旦感染就很容易发病。常发疾病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伪狂犬病、仔猪黄白痢、猪球虫病等。另外,刚出生的仔猪对环境温湿度异常敏感,容易受到恶劣环境因素的影响,猪舍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以及温湿度变化过快时,都会引发仔猪的不适应而威胁健康。

常发疾病及病因

哺乳仔猪由于免疫器官还未发育健全,各器官功能还不完善,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温湿度改变、病原微生物入侵、强应激因素刺激、社群行为影响、管理不善等方面,导致疾病发生率要高于保育、育肥和性成熟阶段的猪。

2.1 环境因素

环境温湿度的频繁改变是多种疾病发生的诱因,尤其是天气突变的情况下,仔猪天生自我调节能力差,造成很多体内条件致病原发作,比如长期高温高湿天气容易引发肠道菌群紊乱,腹泻性疾病发生率就会显著提升。气温骤降时则能刺激呼吸道黏膜表面的流感病毒、支原体等乘机发作,导致猪出现群发性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病症,发病严重的猪会呼吸困难、全身缺氧、细胞有氧代谢障碍等,最终以死亡而告终。

2.2 病原微生物入侵

病原微生物常见的为环境卫生不合格导致外界病原的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球虫等。病毒类病原和球虫能直接寄生在肠黏膜细胞内,造成组织功能下降,黏膜脱落,消化酶分泌异常,乳蛋白吸收不良等。细菌性病原则能产生毒素,吸收入血液后导致全身器官组织受损,除了消化道病症外,病猪也极易表现全身症状。

2.3 强应激因素刺激

强应激因素刺激常见为哺乳不规律、暴力驱赶、滥用药物、断水断料、饲养员变更、不规范免疫、噪声刺激等。在强应激刺激下,仔猪的免疫力可出现暂时性波动,机体的生理机能失衡,代谢水平发生下降,促使内在条件致病微生物发作。有些先天性疾病在强应激因素刺激下也会发病,比如母猪若在妊娠后期感染猪伪狂犬病病毒,则产下的仔猪也可能带毒,但由于机体发育已经成熟,猪场管理规范时基本不会发病,最终会逐渐度过敏感期,但若受到强的应激刺激,则仔猪会在出生后出现猪伪狂犬病症状。

2.4 社群行为影响

社群行为是多头仔猪在一起活动时所形成的群体行为,社群行为不能避免,且有很多行为对机体发育能起到正向促进作用,比如气温下降时仔猪可簇拥一起抵御寒冷,遇到突发的危险事件时,只要其中的一头猪发出警觉信号,其他猪都会保持警惕等。但社群行为也有不利一面,不同个体间在争夺地位高低时常会发生打斗,对于哺乳期仔猪,越临近断奶,打斗现象越严重,甚至难免出现咬伤等情况,严重者可发生继发感染。

上一篇:母猪产后食欲减退的综合防治

下一篇:猪链球菌病防控知识问答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