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6 点击: 次 来源:家禽科学 作者:王金华 - 小 + 大
1.3 加强光照管理 1.3.1 补充光照 对于开放式鸡舍, 冬季自然光照时间较短, 导致光照不足, 出现产蛋率下降, 所以针对这样的鸡舍冬季要进行人工补充光照, 以刺激蛋鸡多产蛋。补充光照的方法有早晨补、晚上补、早晚各补三种, 保证光照时间每天不少于16h。比较理想的补光方法是早晨补充光照, 这样更符合鸡的生理特点, 且每天产蛋时间可以提前。人工补充光照时还要注意一定要做到准时开关灯, 不能忽早忽晚或间断, 最好使用定时器。不管怎样调整光照, 在每次开、关灯时都要逐步由暗到亮, 由亮到暗, 给鸡一个适应过程, 防止鸡群产生应激。 1.3.2 保持适宜的光照强度 适宜的光照强度利于鸡群的正常生产, 产蛋期光照强度以10Lx为宜, 应该注意的是, 光照强度应在鸡头部的高度测定, 也就是鸡的眼睛能感受到光的强度。光照强度也可估算:即每平方米3~5W的白炽灯泡 (有灯罩) , 灯泡要经常擦拭, 保持灯泡清洁, 确保光照强度均匀。 1.4 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并落实到位 鸡舍内环境消毒 (带鸡消毒) 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可以降低舍内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坚持鸡舍带鸡消毒制度, 一般在气温较高的中午、下午进行消毒, 消毒时要面面俱到, 以形成雾状均匀落在笼具、鸡体表面。在带鸡消毒时不留死角, 尤其是进风口处和鸡舍后部应作为消毒重点。 1.5 合理调整鸡群,确保鸡群整齐度 冬季舍内气温低, 合理进行鸡只分群是确保鸡群整齐度的关键。在日常视察鸡群过程中, 将体格弱小的鸡群调整到鸡舍前侧单独饲养;调整每个笼内的鸡只为4只, 并且鸡群健康程度相同。调群工作的有效实施, 能保证鸡群的适宜密度, 较高的整齐度。 2、春季蛋鸡的饲养管理 蛋鸡在一个产蛋周期 (19~72周龄) 的生产水平决定于其产蛋高峰所处的季节, 一般立春前后上产蛋高峰的鸡群比立夏前后上高峰的鸡群平均饲养日产蛋数要多5~8枚。春季气温开始回升, 鸡的生理机能日益旺盛, 各种病菌易繁殖并侵害鸡体。因此, 必须注意鸡的防疫和保健工作。 2.1 关注鸡群产蛋率上升的规律,加强鸡群饲养管理 立春过后, 外界气温逐渐回升, 适合鸡群产蛋需要, 当鸡舍温度上升至15℃时, 产蛋高峰期 (23~40周龄) 、中期 (41~55周龄) 和后期 (56~72周龄) 鸡群产蛋均有上升的趋势。但是, 随着温度升高, 鸡群的采食量会降低。因此, 饲养管理者要认真做好鸡群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 必须保证供给鸡群优质、营养均衡、新鲜充足的饲料, 尤其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鸡群, 必须让鸡吃饱、吃好, 维持体能, 以缓解产蛋对鸡体造成的消耗, 为夏季做好储备;保证水质、水源的绝对安全, 并保障鸡群充足的饮水, 以免影响产蛋性能的发挥。 2.2 关注温度对鸡群产蛋的影响,正确处理保温和通风的矛盾 由于绝大多数产蛋鸡舍没有供暖设施, 鸡舍的热源主要来自于鸡群自身所产生的热量。鸡舍要保持在13~18℃的产蛋温度范围内, 昼夜温差不可超过3℃, 每小时不超过0.5℃, 鸡笼上下层、鸡舍前中后的温差不超过1℃。鸡舍一般采取最小通风模式 (采取间歇通风模式, 风机开启时间为9.6h) 。特别注意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调整风机开关数量及通风口的大小, 达到既满足换气的需要, 又实现调节温度的目的。 春季昼夜温差大, 尤其是“倒春寒”现象, 导致外界温度变化剧烈, 极容易造成鸡群产蛋的不稳定, 鸡群产蛋率一周波动范围达到2%~3%, 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遇到倒寒天气时, 管理上要以换气为主, 通风为辅, 减少温度的波动, 及时上调风机的控制温度, 减少风机的工作频率, 通过调整小窗的大小来减少进风量, 保证温度平稳、适宜, 减少温度波动造成的应激;遇到大风或沙尘天气时, 进风量与风速是主要的控制点, 应合理控制小窗开启的距离、数量, 以减少进风量, 减缓风速, 防止贼风奇袭和减少粉尘。 |
上一篇:鸡蛋蛋壳质量差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春季规模蛋鸡舍的通风管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