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禽病防治 > 文章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和防治

时间:2023-07-17    点击: 次    来源:家禽科学    作者:赵秋红 - 小 + 大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水禽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探索,从而降低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概率,减少该疾病带来的损失,推动鸭养殖产业稳定发展。

1 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病学

1.1 病原菌

鸭传染性浆膜炎致病原是鸭疫里默氏杆菌。这种细菌大小不一,无芽孢、鞭毛,无法自主运动,但有荚膜,属于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多数情况下,鸭疫里默氏杆菌是单个存在的,但也有少数情况下呈双链或短链状排列。少数鸭疫里默氏杆菌形状呈长丝状,具有两极着色特征。

从培养特点来看,鸭疫里默氏杆菌对生长条件有着较高要求。鸭疫里默氏杆菌通常能够在巧克力琼脂、胰酶大豆琼脂、LB培养基等培养基上生长,但不能在普通琼脂培养基及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可以根据培养特性来鉴别鸭疫里默氏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菌落表面光滑,整体形状为圆形,稍突起,菌落直径大小在l~1.5 mm范围内,如果继续培养,菌落生长直径能够达到2 mm。

鸭疫里默氏杆菌有不同的血清型,因此实际生化特性表现也有差异。其中西蒙氏硫酸盐显阴性,硝酸盐还原为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鸭疫里默氏杆菌在生长时不发酵碳水化合物,比如葡萄糖、乳糖、果糖等。因此在进行分离鉴定时,也可以将此作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一项重要特征。

鸭疫里默氏杆菌对温度要求不高,可以冻干保存在-20℃条件下,最高可存活10年,在4℃培养基条件,能够存活2~3周,在正常室温条件下可以存活3~4 d,但在潮湿垫料中可存活39 d。

1.2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的传染源是患病鸭与带菌鸭,传播途径有多种。比如患病鸭会表现出一些呼吸道症状,从呼吸道喷出的飞沫带有致病菌,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同时患病鸭排出的粪便也含有大量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健康鸭接触后也会被感染;在养殖生产实践中,鸭疫里默氏杆菌还可以通过外伤进行传播。比如鸭疫里默氏杆菌能够通过刺破的足部皮肤伤口进行感染,尤其是鸭脚蹼伤口最易感染;此外,被鸭疫里默氏杆菌污染的饲料、饮水等也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均能够造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大范围传播。

1.3 易感动物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最易感动物是各品种的鸭,尤其1~3周龄的鸭最易感。除鸭以外,其它禽类比如鹅、火鸡等也易感染该疾病,但在自然条件下鸭最为易感。常见的樱桃谷鸭、丽佳鸭、麻鸭等鸭品种都很容易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养殖区域不同,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日龄也有所差异,主要发病日龄在1~8周龄,其中以2~3周龄发病最严重、易感性最强、死亡率也非常高。一般鸭达到6周龄后对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抵抗力较高,在感染后可以存活较长时间,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依然会导致死亡。少部分耐受鸭虽然不会死亡,但很容易生长发育不良,失去饲养价值。

1.4 流行特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特别是在潮湿、低温的冬春季节流行最广泛。此外,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及危害程度与应激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如外界气候冷热骤变、温差较大、密度过高,卫生条件不达标、饲喂不合理,通风条件不良等因素,都会进一步加剧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提高死亡率。

2 症状表现

2.1 急性型

该类型症状发病急,潜伏期短,仅3 d,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便突然倒地死亡。

2.2 亚急性型

发病初期,病鸭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弱,有的病鸭甚至食欲废绝,日益消瘦,活动意愿降低,常伏卧,步态不稳。一些病鸭还会表现出呼吸道症状,比如咳嗽、打喷嚏等。在病鸭眼鼻部位,出现大量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会导致鸭子眼眶周围的羽毛粘连,俗称“戴眼镜”。这些分泌物会堵住病鸭的鼻孔,导致病鸭呼吸困难。病鸭还会表现出腹泻症状,排出的粪便呈水样,颜色为白色。少部分病鸭排出的粪便为绿色,带有明显的腥臭味。还有一些病鸭表现出神经症状,如颈震颤,不受控制地点头,角弓反张,在临死前,表现出阵发性痉挛。

上一篇:一例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防治

下一篇:鸡滑液囊支原体的危害与防控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