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6 点击: 次 来源:执业兽医 作者:杨汉春 - 小 + 大
8、 不同类型猪场的蓝耳病控制策略。 (1) 蓝耳病阴性猪场: a) 不用疫苗; b) 做好生物安全措施,严格防止蓝耳病的传入;c) 引种严格监测和检疫,禁止引入蓝耳病阳性种猪(病原阳性、抗体阳性);d) 定期对猪场进行监测,保持阴性状态。 (2) 蓝耳病阳性稳定猪场:指母猪蓝耳病呈阳性,但繁殖不受影响;生长群稳定。 a) 不用减毒活疫苗; b)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c) 强化猪场的卫生消毒,减少病毒在猪场内部的传播;d) 禁止引入阳性种猪,阴性后备猪及早在配种前与母猪混养和驯化。 (3) 蓝耳病阳性不稳定猪场:母猪群阳性,但繁殖不受影响;生长猪群感染且发病。 a) 强化猪场的卫生消毒,减少病毒在猪群的循环和传播。 b) 适当使用减毒活疫苗,依据生长猪的感染和发病阶段(根据现场和实验室诊断),提前3-4周对生长猪群一次免疫。 c) 控制感染猪群的继发性细菌性疫病。 d) 引进的阴性后备猪及早在配种前与母猪混养和驯化。 e) 猪群生产稳定后应停止蓝耳病活疫苗的使用。 (4) 蓝耳病疫情发生猪场:指母猪存在繁殖障碍(如流产、死胎),经实验室确诊为蓝耳病;高致病性蓝耳病可表现为发热等症状,低致病性蓝耳病可能无症状。生长猪群也表现临床症状(哺乳后期、保育猪、生长育肥猪)。 a) 使用减毒活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i. 母猪:配种前一次免疫; ii. 生长猪群:依据感染和发病状态(根据临床和实验室确诊),提前3-4周进行免疫,可间隔1个月免疫1-2次。 b) 控制发病猪群的继发性细菌感染。 c) 强化猪群的卫生消毒,减少病毒在猪群的循环和传播。 d) 病死猪、粪便、污染物无害化处理。 e) 引进的阴性后备猪及早在配种前与母猪混养和驯化。 f) 猪群生产稳定后应停止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 (二):仔猪病毒性腹泻 杨汉春教授坦承,对目前流行的仔猪病毒性腹泻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控制方法,他的实验室也只进行疾病的检测和诊断。 1、 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 经过检测,导致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的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变异毒株。这个毒株和韩国的毒株十分相似。但和目前的疫苗毒株差异较大。因此从抗原性上说,现有的任何疫苗毒株均不能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我们从养猪生产上也发现,疫苗的免疫效力很差,因为缺少针对现有流行毒株的疫苗。 从2010年开始出现的仔猪腹泻肆虐中国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2011-2013年期间,该病主要流行于规模化猪场,引起新生10日龄以内仔猪接近100%的死亡。从2013年开始,发病有缓和的趋势。但是,从2013年开始,在美国爆发本病,造成美国养猪业的巨大损失。美国的流行毒株和亚洲国家的现有流行毒株比较相似,现在怀疑的传入来源主要是两个:一是人,二是血浆蛋白原料。杨教授比较倾向于由人传入。 |
上一篇:鸭子坦布苏病毒病与腺病毒病区别
下一篇:猪群疾病控制的6个基本原则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