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07 点击: 次 来源:兽医导刊 作者:王永存 - 小 + 大
在我国畜牧业生产当中,生猪生产是一个主要项目。近年来,我国在生猪生产方面的各项奖励扶持政策得到了逐步落实,生猪产业实现了迅猛发展,生猪饲养方式逐渐走向规模化。然而,与此同时生猪饲养密度逐渐增加,猪群周转速度逐渐加快,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生猪各种传染性疾病发生的概率,使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一、猪场主要疫病发展特点 1、疫病种类明显增多。随着生猪养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猪病种类明显增加,其为害也向着更为严重的方向发展,由于饲养模式、养殖环境以及消毒防疫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养殖场时常发生过去很少发生的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等。猪肺疫、猪丹毒以及猪水肿病等已经基本得到控制的疾病近年来也逐渐复发,其淘汰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 2、多病原混合感染明显增加。猪场生猪疫病混合感染概率较高,一些疫病为几种细菌性疫病混合感染,一些为两种或以上病毒性疫病的混合感染,还有一些生猪同时出现细菌性疾病以及病毒性疫病,这些情况疫病不仅很难控制,同时危害极为严重。 3、呼吸道疾病发生概率逐渐上升。哺乳猪以及育成猪呼吸道疾病发生尤为明显,与此同时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不仅会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导致其增重缓慢,甚至还会导致生猪的死亡。例如猪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等疫病一方面会对猪呼吸系统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还会导致猪繁殖机能的降低,使得大量种猪逐渐丧丧失其种用价值。 4、病毒性疾病仍为重点。近年来,生猪传染性疾病的种类不断增加,虽然已经针对一些病毒性疾病研发出了相关疫苗同时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为猪群进行了接种,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病毒性疫病因其病毒毒株具备极快的变异速度,而疫苗生产速度明显落后于病毒的变异速度,同时并不具备有效的治疗药物,导致这一类病毒性疫病的防治工作尤为棘手。 5、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普遍存在。除了会造成直接危害以外,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更为重要的危害就是导致猪只机体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大量低致病性病原体引发各种疾病的综合症,如果病情较为严重甚至造成难以控制的局面,还会增强生猪疫苗接种的反应,加大其副作用,甚至引起免疫失败,导致病猪对治疗无应答现象的出现。近年来,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日益严重,当前发病率最高同时危害最为严重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以及猪伪狂犬病等。 6、非典型性传染性病例逐渐增多。一些规模化养殖场内发生了一些不存在明显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剖检变化的疫病,这一类疫病的存在提高了诊断以及防治工作的难度。 二、防控策略 1、健全卫生防疫制度 合理布局猪场 猪场选址。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尽可能选择向阳、避风、干燥的地区建立猪场,保证所选择地块与市场以及交通干线的距离超过了200m,与普通道路的距离超过了100m,可以在养殖场周围建立围墙将其与外界彻底隔离。要保证猪场内具备电力条件以及充足的水源,使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用电问题得到解决,使全场生活用水以及生产用水得到满足。 场内布局。需要严格划分生产区、生活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猪舍之间的间隔不得小于6m,可以将大树种植于空地上以防夏季圈舍受到阳光的直射,可以将牧草种植于养殖场内的空地。在养殖场内必须分开设置进料通道、出粪通道以及售猪通道,以防发生交叉污染,在下风口设置病猪的隔离舍,以防疫病发生传播。 圈舍建设。在圈舍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其合理的设计。如果当地气候较冷,应当建立封闭式的猪舍;如果当地温度较高,可以为繁殖猪建立半封闭式的猪舍,而为商品猪建立开放式的猪舍。应当保证猪舍地面平整,具备良好的吸湿以及防滑性能,方便开展日常的除垢以及消毒工作,应保证猪舍内食槽以及饮水器方便清洗以及消毒。 落实卫生防疫制度 疫病防控。为了避免人类受到生猪各种疫病的感染,在生产区周围需要建立防疫墙,在大门口设置消毒池,每周需要对消毒池内的药液进行1次更换。在人员通道口设置消毒池,进出人员需要更换工作服、鞋、帽,经过紫外线消毒以后才可进入到消毒池内,进而进入到生产区。猪场内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通常情况下不得参观,如果情况所需,参观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以后才可入场,严禁外来车辆以及用具进入到生产区当中。 |
上一篇:蛋鸡营养代谢障碍时的信号与管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