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家庭农场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思路,能有效的解决我国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国外在家庭农场发展方面起步早、经验多,又各具特点,充分分析和学习国外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对我国在此领域的发展有许多的启示。 “家庭农场”作为一个外来名词,在我国,常常被认为是种植、养殖大户的升级版,它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鼓励和支持农村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转变”。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意味着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发展体系的钟声已经敲响,家庭农场必定会是我国今后农业进步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一直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使农业增产增收,农民安居乐业,党和国家采取了多项重要举措,特别是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伴随着我国农业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我国的农业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我国在农业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 1、生产方式不合理 目前,我国盲目追求高产多收的农业生产方式,存在严重弊端,突出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上。农业生产经营者对化肥和农药等农业增产手段的功效及使用方法上的认识的不全面,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大量使用农药与化肥进行农业生产,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了粮食的产量,实现增产增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多地少之间的矛盾,但是,农药、化肥等化学物品不当使用对土壤造成的危害却是长期的,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此外,这种生产方式还提升了农业成本,在某些地区使用化肥的成本甚至大于增产粮食的价格,没有达到良好的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小规模家庭经营模式 以小规模经营为基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传统农业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形式也面临着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效率降低等新的困境。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脱离土地,进城务工,以提高收入,这不仅导致农村大量劳动力的流失,也致使越来越多的土地被荒废。与此同时,伴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部分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模式出现了负效益,这更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降低。市场化是农业生产的指向标,但是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分散性得不到市场供需的准确信息,同时家庭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专业化程度底也使得农产品难以进入市场,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如何克服限制因素,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农业发展规模化、现代化,成为当代中国农业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尺。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保持在一种以家庭经营为主,自给自足的发展状态,地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过程由于受历史背景、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农民受自身思想和经济实力等因素的桎梏,在农业机械化上的投入上也相对较少,然而在当代社会这种低投入低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然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二、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经验 “家庭农场”作为一个舶来品,它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容小觑的角色,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能为我国发展家庭农场提供许多启示,促使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日趋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逐步形成良性农业发展趋势。 在美国,家庭农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其发展的特点可概括为:减少农场数目,扩大经营规模,生产经营专业化。美国家庭农场的健康高速发展不仅得益于政府在基础设施、财政补贴、农户教育上的大量投入还与其较为完善的农业市场服务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农民十分重视科学种田,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在最少的人力投入的基础上提高粮食产量,同时还保护周边的环境不受到破坏。传统农业生产环节脱离不了耕种、播种、预防、施肥等一系列环节,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必定是耗时耗力,但现代科技突破运用了遗传学工程对种子进行处理,新型种子具有抵御虫害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在日本,由于受自身自然、社会条件的限制,很难实现如同欧美般的大型家庭农场,为了摆脱困境,实现农业的跨步式发展,日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发展了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小型家庭农场。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有效利用土地,日本政府提倡农业规模化经营,并在扩大经营方面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援助。此外,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许多优惠政策都向经营农场的年轻人倾斜,大量年轻人的加入也为家庭农场注入朝气和活力。日本通过发展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