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08 点击: 次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邵海鹏 - 小 + 大
储备肉经历过几次投放? 由于储备肉的定位,其投放一般涉及两种情况:一是在发生自然灾害、重大疫情、重大卫生或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后,国家有关部门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向有关地区定向投放储备肉。在这种情况下,投放价格一般由财政部驻当地监察专员办事处按当地价格核定或按有关调控部门商定的方式确定价格。投放数量根据突发事件实际确定。 二是猪肉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有关部门为维护市场稳定,投放储备肉。在这种情况下,投放价格按照市场价格确定,采用公开竞价方式进行。 本次中央储备肉连续三轮投放,就是属于第二种情况。 魏鑫认为,从市场规模来看,由于本次中央储备肉的收储量不大,更多的是对养殖户心理层面的影响,主要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1万吨的冻猪肉相当于12万头生猪,仅是几家大型屠宰场一天的屠宰量,对猪价的影响有限。而且储备肉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不是高于市场价格的政府定价。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家曾多次启动猪肉收储及拍卖,一般在猪价严重亏损且市场恐慌时抛售,缓解猪价进一步下跌导致的产业恐慌过度去产能。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15~2016年。2015年3月,国家启动冻猪肉收储,猪价逐步企稳,市场恐慌性抛售情况减轻。2016年猪价高位时,国家启动猪肉拍卖,有效降低了市场对后期预期,养殖户压栏意愿下降,出栏增加,进而增加市场猪肉供应。 此外,1998年,松花江和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在洪灾初期,国家及时安排黑龙江和湖南岳阳紧急收购受灾群众手中的生猪,缓解了受灾群众的“卖猪难”;洪灾中后期,国家紧急安排出库冻猪肉投放灾区市场,保证受灾群众和抗洪抢险部队的肉食供应。 2003年“非典”时期,河北、山西、上海、青海等地区市场出现肉食供求紧张,国家紧急调用2150吨储备肉出库,对平抑市场、安定民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夏天,针对南方洪灾期间湖南、广西部分灾区市场上出现猪肉供应紧张、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国家及时组织调用储备肉投放市场,维护了灾区市场稳定,保障了防汛抗洪和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2007年,猪肉价格出现暴涨行情,国家先后组织投放4万余吨的中央储备肉,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维护价格稳定。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有关部门分批向灾区调运了3223吨中央储备肉,保障了灾区群众及救灾部队的基本生活需要。 2009年,猪肉价格持续低,国家紧急收储中央储备肉10万余吨,缓解了养殖户压力。 2010年初,受口蹄疫疫情影响,一些地区出现生猪提前、集中出栏的现象,生猪供给激增。当年4月起,为了稳定生猪生产,国家先后启动了五批冻猪肉收储计划。到了当年第四季度,生猪价格迅速回升,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单位向全国市场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平抑了价格波动,保障了市场供应。 从美日经验看我国冻猪肉商业储备发展 多年来,猪肉储备制度在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市场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储备肉制度中仍存在一些亟待完善、解决的问题。 先来看国外发达国家的冻肉储备制度是如何运行的。 目前,日本是唯一一个建有猪肉储备机制的发达国家。日本的猪肉调控机制主要包括三种政策工具:政府收购与抛售制度、政府指导下的猪肉回购及冷冻储藏补贴制度、对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制度。 日本农林水产省制定猪肉的上限和下限价格,并每年调整。当国内供求关系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执行第一种政策工具。当猪肉的市场价格超过上限价格时,政府就会抛售库存,或者减免进口税以增加进口,以此增加市场供给、平抑价格;在市场价格低于下限价格时,政府就从批发市场收购猪肉增加库存,以此减少供给、提高价格。 |
上一篇:中美贸易战前景预测
下一篇:海关总署正在积极开拓猪肉进口来源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