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28 点击: 次 来源:河北省畜牧总站 作者:苗玉涛,李广东 - 小 + 大
中美两国由于市场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存在很大差异,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近年来经常单方面挑起一系列贸易摩擦,推行贸易保护主义。2018年6月15日美国政府依据301调查单方认定结果,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并于7月6日起对约340亿美元中国输美的商品开始加征关税。为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中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我国政府于同期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副产品、水产品、汽车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在对美加征关税清单中涉及到生猪养殖与发展的商品有大豆、猪肉及制品等,这对我国生猪养殖业势必会造成一定影响,具体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直接影响饲料原料的成本 我国养猪生产中以玉米-豆粕型相对单一饲粮结构为主,其中玉米是饲料中的主要能源原料,也是基础原料,豆粕是主要的蛋白质原料,而大豆又是豆粕的主要来源,通常以饲料中蛋白含量评价其营养高低。 近年来由于我国养殖量的飞速增大,尤其是生猪每年养殖量近乎占到世界总存栏量的一半,所以饲料的需求量也增加很大。受价格因素影响,我国自产大豆与来自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大豆相比,没有市场竞争力,造成大豆进口量居高不下,目前对外依存进口高达87%。2017年,中国大豆总进口额高达9554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3200多万吨,占30%。我国玉米单产量成本与国外几乎相当,依据我国气候特点玉米种植面积相对较大,每年进口数量不大,去年玉米进口290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76万吨,占全年饲料使用量的0.3%,剩余大部分从乌克兰进口,故玉米原料影响不大。 笔者认为,要想减少大豆价格对饲料成本的影响,首先要拓宽饲料原料来源的渠道,用DDGS、菜籽粕、棉粕等替代豆粕原料,研究小麦、黑麦、谷以及高粱等替代玉米原料,减少对豆粕玉米等原料的进口。其次要改变传统的饲料组方结构,推广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饲喂技术,组方中降低蛋白原料的用量,所缺少的蛋白和能量用必需的氨基酸来代替,这种饲料在我国市场已经应用多年,但受传统概念影响推广量不大,应加大推广力度。 第二,对瘦肉型种猪引种的影响 中美发生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畜禽种业也属于知识产权保护之列。从2013年到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生猪养殖出现严重亏损,每年从美国进口种猪就几百头,数量极少。由于能繁母猪存栏降低,猪肉产量减少,2016年开始生猪价格一度飙升,我国种猪进口量逐渐增长,2017年我国进口种猪11000多头,美系、法系和加系种猪基本上各占我国进口份额较大,具体美国进口5600多头,占进口总量的50.2%,总体看种猪进口量不大。但目前我国生猪育种企业多而不强,引种退化问题一直没得到彻底解决,对国外瘦肉型种猪依赖程度较高,从长远看,不利于我国生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有众多的优良地方品种,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应充分开展我国现有品种和国外品种优势杂交,培育适合各地饲养的优质猪新品种或品系,降低对国外种猪的依赖性。 第三,对猪肉进口的影响 2017年中国猪肉产量为5350万吨,消费量为5494万吨,共进口猪肉122万吨,仅从美国进口17万吨,占到我国猪肉产量的0.3%左右;从价格方面看,进口猪肉在增收关税前比国内猪肉便宜5元/千克,增收25%的关税后价格差距缩小至1.5元/千克,这对于冷冻的猪肉市场吸引力不强,故贸易摩擦对猪肉进口总体影响不大。但我国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较低,饲养成本较高,与美国、荷兰等养猪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造成猪肉市场没有竞争优势,存在潜在的风险。因此,我国的养猪企业应做到未雨绸缪,通过利用现代生猪饲养技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养猪,提高生猪出栏率、胴体重和饲料报酬水平,进而全面提高我国生猪养殖效率。同时,提高饲料报酬,还可以减少饲料消耗,缓解饲料原料紧张问题,降低饲养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猪肉市场的竞争力。 |
下一篇:第三国将美国大豆“倒卖”到中国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