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2-22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赵继勋 - 小 + 大
1、H7N9 流感病毒病原学特点 H7N9 病毒最早分离于2008 年的西班牙水鸭。最近几年分离到的25 株H7N9 病毒均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无感染人病例,其中7 个亚洲分离株均来自野禽,5 株来自韩国,2 株来自蒙古。目前分离到的H7N9 流感病毒的6 个内部片段:聚合酶复合体(PB2、PB1、PA)、核蛋白(NP)、基质蛋白(M)、非结构蛋白(NS)与2011~2012 年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鸡的H9N2 分离株相似,H7 片段与2011年浙江鸭H7N3分离株相似性达到95.3%,H9 片段与2011 年韩国野鸟H7N9株的N9相似性达到98%以上。事实上,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毒株从2007年开始出现F/98-7亚系,2010年后所有流行毒株和已有分离毒株全部都属于F/98-7 亚系,该亚系毒株的特点正是H7N9 病毒中6 个片段的基因重配原始提供者。 H7N9 的基因变化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PB2 片段上第627 位E(谷氨酸)变为K(赖氨酸),使其对哺乳动物的致病力增强;第二,M2 蛋白上出现M31N 突变导致病毒对金刚烷胺耐药;第三,HA 裂解位点上只有一个碱性氨基酸,对禽类呈低致病性;第四,HA 蛋白226~228 位氨基酸由QSG 变为LSG,出现可与人类SaA-2,6-Gal 受体结合的位点;第五,具有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特征,但与人流感病毒不同。 2、H7N9 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播能力 以往的研究显示,H7N3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H7N9 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均不需经过适应便可在小鼠体内有效复制,且都能在雪貂的呼吸道进行有效复制,H7N3 可致小鼠死亡,在雪貂模型中可通过接触传播,但H7N9 雪貂模型中不能接触传播。目前分离的H7N9 流感病毒对人致病,部分感染者死亡,对禽不致病或低致病,对鸽子有感染性;人需要大量病毒接触感染(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仅有少数免疫功能低下的特殊人发病;对禽传播能力不高,属低致病性但传播能力弱的病毒,对鸽子的感染性比H5N1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能力强。上述特点和以往的禽流感病毒对人的感染不一样,出现了对禽致病性弱而对人致病性强的转变。 3、H7N9 流感病毒的发生与传播 研究证实,野生候鸟早已成为禽流感病毒变异株产生的主要原因。它们自身携带多种禽流感病毒基因,加之鸡、鸭、鹅禽流感流行毒株的主要基因,在其体内经过基因重配从而产生新的变异毒株。本次H7N9 流感病毒的出现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东亚候鸟将浙江鸭H7N3 的H7,江浙、上海一带2010 年后的H9N2 的6 个片段,2011 年韩国野鸟H7N9 的N9 片段在东亚迁徙候鸟中进行基因重配而成。因此,H7N9 流感病毒有可能早在2012 年秋天就在长江三角洲于候鸟迁徙时留在当地,感染了长江入海湿地,波及周围的养禽场,感染的鸡、鸭、鹅进入农贸批发活禽市场,经反复流通使活禽市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感染人的恶劣后果产生。随着污染批发市场和物流流动,进一步扩展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活禽贸易市场。根据当前掌握的研究结果,必须对鸽子的传播和长江入海口的湿地给予足够的重视。 4、公共卫生影响及存在问题 H7N9 流感病毒可感染人且部分致死,产生了很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人传人的担心始终成为一种阴影,传染源头不清导致恐慌现象产生。因牵涉禽类传播,导致养禽业生产受阻,产品滞销,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相关市场波动,影响广泛,有的滞销,有的供不应求,鱼龙混杂,难以厘清。更加重要的是,对H7N9 流感事件的反应过度或应对不当造成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5、未来发展趋势 人感染发生高峰随着天气转热,活禽市场及物流控制可明显减弱甚至停止发生。鉴于H7 亚型禽流感病毒容易由弱转强,当前诱发人感染的H7N9 流感毒株已在国内较大范围存在一段时间,有了在鸡等动物身上适应变强的机会。2013年秋季需要高度关注养禽生产中的疫病动向,及时发现毒株变强造成的新疫病。任何一种疫病都有其发生发展过程,鉴于该病毒传播能力较弱,加之主要养禽场尚未发生感染,因而通过切断传播途径,病毒有可能呈现一过性流行而消失。另外,需要高度警惕2013 年秋季之后入冬之前有可能出现的第二次人流行。 6、防控对策 6.1 紧急防控措施 暂时关闭长江三角洲地区活禽批发和农贸市场,最好全面监测活禽交易市场,加强彻底消毒。在监测基础上进行物流运转,但暂时需要对长三角地区进行控制。对养殖企业全面监测,明确有无感染,允许未感染者进入物流,维持正常运转。农、林、卫三者结合,探查感染发生的原发地和传染源,重点是长江三角洲周边养禽场及经过此地的易感的迁徙候鸟,可扩展至相关候鸟迁徙暂栖地。 6.2 长期防控措施 随着未来形势的变化,需要启动H7N7 流感疫苗研发。基于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应用疫苗:禽不发病,但H7N9流感病毒在禽中感染,污染环境并致人发病;禽成为病毒毒力变强后的主要感染对象,流行面积大;为消灭疫点,周边地区进行防疫形成隔离防疫带。 与此同时,需要建立应急的防检诊体系队伍,提倡疫情申报,及时进行疫情控制,为疫病消灭提供时间;建立农、林、卫三者共同参与的监察网,对候鸟、水禽、鸡、人做不同程度的监察,发现变异株,进行毒株分离,对疫点禽群进行扑杀,防止禽流感的流行和对人的危害发生。 6.3 养禽业应对建议 呼吁进行大范围检测,澄清感染状态,政府宣传好禽无害,带头消费,给老百姓以安心感。借机改善饲养方式,企业提高自身的监测能力,真正生产放心食品。 |
下一篇:多病原背景下蓝耳病防控新策略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