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场鸡白痢净化技术指南 (2017试行) 一、净化标准 (一)原种场、曾祖代场:连续2年以上无临床病例;平板凝集试验检测血清全部阴性。 (二)祖代场、父母代场:连续2年以上无临床病例;平板凝集试验检测血清,祖代阳性率低于0.2%,父母代阳性率低于0.5%,其中种公鸡全部阴性。 二、技术路线 (一)开展本底调查:按种公鸡普检、母鸡抽检5~10%(不少于200只)的比例,平板凝集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掌握鸡群鸡白痢的阳性率。 (二)确定净化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并适时调整具体净化方案。采取“检测-淘汰-分群”的循环模式,淘汰阳性带菌鸡,逐步建立和扩大健康核心群。对于阳性率祖代超过20%、父母代超过10%的鸡群,全部清群,重新从进化场引种。 (三)落实保障措施:坚持科学饲养管理,健全生物安全防护体系,有效落实生物安全措施,保障净化技术支持。 三、监测净化 (一)原种场、曾祖代场:每只鸡单笼饲养,笼间物理间隔。每个世代在开产前、继代前分别普检1次,淘汰阳性鸡。如果开产前检出阳性鸡,最好1个月后增加1次普检。其中公鸡在使用前普检1次,以后每月普检1次。 (二)袓代场、父母代场:从无鸡白痢鸡场引种。在开产前普检1次,淘汰阳性鸡。鸡群阳性率不达标的,祖代每月普检1次直到达标,父母代35周龄再普检1次,其中公鸡使用前、以及使用后每月普检1次。从净化场引种的,开产前普检1次;以后,公鸡每月普检1次,母鸡每季度按5~10%抽检1次。 四、净化维持 (一)原种、曾祖代:连续3个世代普测全部阴性的,公鸡使用前,以及使用后每月普检1次,母鸡每季度按5~10%的比例抽检1次;同时,对每批孵化死胚、1日龄弱雏采样进行鸡白痢细菌分离鉴定,监控净化维持成效。 (二)祖代、父母代:阳性率达标或连续2年以上从净化场引种的,公鸡使用前、以及使用后每月普检1次,母鸡每季度按5~10%的比例抽检1次;发现阳性率超标时进行普检。 五、配套保障措施 (一)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优化生产结构和建筑布局,构建持续有效的生物防护体系。地理位置、有效屏障、结构布局、设施设备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相关要求,特别是远离相关的养殖场、交易市场、屠宰场、动物诊所、候鸟栖息地;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粪污病害处理区,以及各功能圈舍、道路(净道、污道)设置、间距符合防疫要求;消毒、无害化处理、防鸟防鼠防虫等防疫设施设备齐全。 (二)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建立完善并有效落实人流、物流管控和各项动物防疫制度,特别是孵化厅、孵化器、孵化车、孵化盘、出雏器、种蛋、蛋库、人员、环境以及入孵、落盘验蛋、出雏、挤胎粪、雌雄鉴别、带翅号、疫苗接种、转群、运输等各环节的清洁消毒。谢绝参观,限制外来车辆、人员、物品入场;场内工作人员不对外兼职,工具用品专舍专用;定期巡查,淘汰病弱鸡;粪污和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杀虫灭鼠。所用弱毒疫苗经严格检测无外源性鸡白痢污染,使用无针头注射器或每只鸡一个针头。 (三)强化科学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分群饲养、分家系饲养、封闭管理和全进全出饲养模式,有条件的分点、分区饲养;不饲养其他动物;使用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的饲料和饮水,禁止食用动物源性饲料;种蛋及时收集、消毒和储存;健全和落实各种管理制度;引种(含精液、种蛋等)来源于本病阴性且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引进种鸡取得“三证”( 种畜禽合格证、动物检疫证、种鸡系谱证),严格执行隔离检测,健全各种生产和防疫档案记录。 (四)配备专业设备人员:在生产区外设置兽医实验室,配备适宜的仪器设备及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