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充足的饮水:在妊娠期间每头每日不应少于8~12升的饮水(平均10升/头•天);在泌乳期间,每头每日不应少于8~20升饮水(平均15升/头•天)。对于母猪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敞开供应清洁饮水。 2.3 合理用药,缓解便秘:使用硫酸镁、大黄和人工盐,对缓解便秘有一定的帮助。 2.4 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 (三)肢蹄病 养猪业目前对猪肢蹄病关注甚少,对肢蹄病重视程度不足,造成母猪生产效率下降,最新资料表明,猪因肢蹄病淘汰的比例为15.2%。 1、危害 肢蹄病导致疼痛,降低繁殖效率,引起早期淘汰,并导致生产水平的下降等;肢蹄病能够引起代谢紊乱,出现胎盘和产道机能紊乱。 2、对策:通过后备猪的选育、营养、圈舍设计可以有效的预防猪肢蹄病。 2.1 后备猪的培育:通过体形评分,选择骨骼结构好,肌肉匀称的后备母猪,可有效的预防肢蹄病。 2.2 营养:后备母猪饲喂后备母猪料,维生素和矿物质必须合理,钙、锌、锰、铜和维生素A、D、E及生物素均对肢蹄角质化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2.3 栏圈:栏圈设计合理,防止栏圈地面粗糙和过于光滑。 二、哺乳仔猪 哺乳仔猪主要是腹泻问题,而哺乳仔猪腹泻是环境卫生病。产房做到三度:温度、湿度、清洁度可以有效的控制哺乳仔猪的腹泻。 温度:创造母猪大环境和仔猪小环境,大环境控制在18~22℃,有利于提高母猪采食量,防止母猪失重,仔猪所处小环境控制在30~32℃,以后每周降2℃。做好通风和保温工作,减少贼风,防止仔猪腹泻。夏天采用风机和湿帘降温,有条件的安装滴水降温设备。 湿度:产房保持干燥对于仔猪来说至关重要,但产房高湿现象经常发生,尤其是母猪饮水造成的产床湿度过大,因此要及时调整饮水器流量,保证在2L/min,及时检查水嘴、水阀有无漏水现象。母猪进入分娩舍后,分娩舍走廊撒石灰粉,可以降低湿度。 清洁度:造成哺乳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温度、湿度、卫生差。母猪上床前彻底清理消毒产仔舍,并空舍5d以上。空舍消毒做到清-冲-消-薰-空5个环节的连续作业;进产房母猪先洗澡,后消毒。洗去身上污物,不让任何东西带上产床,特别注意蹄部的冲洗消毒;母猪排便后,立即清除,产床上不留粪便。如母猪腹部沾有粪便,应立即用消毒抹布擦净。 三、保育猪 保育阶段是当前猪场疾病高发阶段,母源抗体下降、断奶混群应激、饲料改变应激,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支原体在规模化猪场中屡见不鲜。 控制策略:重点控制“差”:温差和营养落差;“散”:分散应激;“全”:全进全出;“卡”:严把进猪质量关四字方针。病毒性疾病要根据猪场血清学变化规律优化免疫方案,选择适合猪场的疫苗预防。药物控制:根据血清学变化,在血清学阴转阳之前,选择广谱抗生素和免疫增强剂进行保健,控制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仔猪断奶后采食量下降,用药疗程需要2周。断奶后2周的药物控制最好采用饮水给药的方式进行保健,饮水给药过程中需要根据温度情况调节猪群控制饮水的时间,药物保证在1小时内饮用完毕。保育阶段主抓以下2个阶段:断奶后2周和7~9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