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微生物菌群研究已经由来以久,Metchnikoff于1907年便用酸奶来调整畜禽的腹泻和肠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利用人体内正常的生理菌群治疗疾病;20世纪60~80年代,实验动物学家将单一菌和多种菌引进了无菌动物体内,对其生理功能、菌与菌、菌与宿主之间关系作了一系列的研究。1974年,Parker将益生素(Probiotics)用于饲料添加剂,随后寻找促进益生菌生长繁殖的物质的研究相继开展起来,各种微生态制剂在市场上日益增多,微生态制剂的研制与开发逐渐走上产业化道路。 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素、活菌制剂等,它是在微生态平衡理论、微生态失调理论、微生态营养理论和微生态防治理论指导下,人工分离正常菌群,并通过特殊工艺制成的活菌制剂,它是由许多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物构成,可直接饲喂动物,并能有效促进动物体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一类添加剂。微生态制剂安全、有效、不污染环境、无耐药性,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将在饲料工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畜禽养殖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营养生态调节作用 1.1 幼畜消化道及有益菌群的发育和结构优化微生态制剂中的某些促进物质能通过刺激有益菌的生长或利用自身代谢产物促进消化道的生长。如,低聚果糖能够利用其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来促进结肠黏膜的生长。幼畜消化道菌群组成一直处于连续动态变化的过程,直到育肥期,才逐渐稳定。幼畜从胚胎到出生是一个从无菌到有菌的过程。遗传因素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只有50%作用,其余50%即是外界因素和动物体双重作用的结果。因此,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能够使有益菌群得到有效补充,使有益菌在数量上和作用强度上占绝对优势,有益菌群的繁殖和代谢能大大的抑制病原菌群的生长繁殖,从而保持菌群的正平衡,有效防止菌群失调。饲料中添加酵母可促进犊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使厌氧菌总数上升,纤维素发酵菌数量明显上升。仔猪出生后,消化道内的菌群数量相对较少,根据菌群优势原则,接种益生菌很容易在肠道占据优势地位,而抑制有害菌的入侵和繁衍。石宝明等(2000)将益生素添加到仔猪的日粮中,仔猪肠道内有益菌大量繁殖,体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腹泻率降低。 1.2 产生有机酸,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激活酶原益生菌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能够产生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尤其是乳酸杆菌和链球菌产生乳酸,能降低动物肠道的PH值,使肠道酸化,提高铁、钙、磷的利用率,促进维生素E和铁的吸收,激活胃蛋白酶,提高日粮养分的利用率,促进生长。这对新生家畜十分重要,它帮助维持新生家畜消化道的内环境,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丙酸参与三羧酸循环,为动物新陈代谢提供能量。双歧杆菌具较高的代谢能力,可以利用尿素氮、氨氮等,合成微生物蛋白质或转变成铵离子,这对调节动物蛋白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3 产生多种消化酶,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微生态制剂之所以能促进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主要是许多饲用微生物在消化道能产生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消化酶。这些酶能破坏植物饲料细胞的细胞壁,释放营养物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减少其对动物消化利用的障碍,补充动物内源酶的不足,促进内源酶的分泌,提高内源酶的活性,从而加快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张晓梅等(1999)报道,出壳后雏鸡饲喂不同类型的微生态制剂可使血清和肠道某些消化酶类活性升高。芽孢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够产生植酸酶,促使动物对磷的利用和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在芽孢形成后产生活性很强的淀粉酶和中性蛋白酶(这两种酶与芽孢形成有关),它们能降解植物性饲料中某些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他难分解成分,释放出可被动物吸收的营养成分。此外由于部分有益菌的产酸机制,胃内酸度降低,使机体内胃蛋白酶活性增高,同时也能反馈性地促进胰腺分泌,增加消化液的分泌量,进而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目的。 1.4 菌落为动物直接提供营养物质 许多益生菌制品,其菌体本身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光合细菌含蛋白质,粗蛋白质可达60%以上,还含多种维生素、钙、磷和多种微量元素等;酵母细胞在培养基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具良好的热稳定性,向产蛋鸡日粮中添加酵母及其代谢产物,生产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益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很高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和各种氨基酸,为动物肠道提供维生素营养和蛋白质,且能产生核酸,是核酸的主要来源。双歧杆菌不仅能产生上述维生素,还能抑制某些维生素分解菌,以保障维生素的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