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质量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全面实施,全国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 以上,非法添加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3.效率 猪生长育肥阶段饲料转化率平均达到 2.7:1,商品白羽肉鸡饲料转化率达到1.6:1,蛋鸡产蛋阶段饲料转化率达2.0:1,淡水鱼饵料系数达到1.5:1,海水及肉食性鱼饵料系数达到1.2:1。 年产10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集团达到 40个,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60% 以上。饲料企业与养殖业融合发展程度明显提高,散装饲料使用比例达到30% 。 四、产业布局 “十三五”期间,综合考虑养殖业发展趋势、环境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等因素,进一步优化饲料工业布局,顺应养殖业结构调整和粮改饲、草牧业战略发展新要求,促进不同区域饲料加工业与种养业协调发展。 (一)加快发展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该区域土地资源丰富,粮食产量大,养殖业发展相对滞后,是养殖业区域布局调整的主要转移承接区,饲料工业发展潜力大。“十三五”期间,该区域在继续强化饲料原料、发酵类饲料添加剂等产业优势的同时,重点发展猪、奶牛和肉牛饲料加工业,加快发展全株青贮玉米,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着力培育种植、饲料、养殖和加工一体化的大型农牧企业,促进饲料原料就地转化增值。 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该区域草原面积大,草食畜牧业发展基础好,农牧结合发展潜力大,饲料工业基础薄弱,饲料企业规模小,商品饲料入户率低。“十三五”期间,该区域重点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优质饲草生产加工业,以及与草食动物舍饲半舍饲养殖配套的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和全混合日粮产品,培育或引进大中型饲料企业。 西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该区域地方特色畜禽品种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畜牧业的条件好;传统农户养殖比例较高,规模化发展潜力大;除四川和广西外,其他省份饲料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小。“十三五”期间,该区域在稳定微量元素类饲料添加剂生产、稳步发展猪饲料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优质饲草生产加工业、牛羊精料补充料以及与家兔、地方特色畜禽养殖配套的饲料产品;利用区位优势,有序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开拓与东南亚国家的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贸易。 (二)稳定发展区 山东、江苏、福建、广东、海南。该区域交通便利,饲料原料采购便捷,大型饲料企业多,饲料产品以配合饲料为主;养殖业以生猪、肉禽和水产为主,规模化程度高。“十三五”期间,该区域重点是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饲料企业和全产业链企业,加快发展安全高效环保配合饲料和特色海水养殖用水产饲料,提升饲料添加剂工业和饲料机械制造业综合实力。 河北、河南。该区域粮食产量大,饲料原料自给度高;河北紧临京津大市场,河南为中部交通枢纽,猪、禽、牛、羊养殖量都较大,规模化程度较高,饲料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企业数量多。“十三五”期间,该区域的重点是引导饲料企业整合融合,培育大型饲料企业集团;加快推进种养结合,鼓励饲料企业向农牧一体化方向发展。 陕西、山西。该区域是传统的小麦、玉米和杂粮种植区,能量饲料原料基本自给,农副资源丰富;猪、禽、牛和羊养殖都有一定基础,但规模化程度低,提升空间大;气候条件好,土地资源承载力较大,承接养殖转移有潜力;饲料产业集中度低,小企业多,缺少龙头企业。“十三五”期间,该区域重点是稳定发展猪禽饲料,大力发展与草食动物舍饲半舍饲养殖配套的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和草料结合的全价饲料产品,吸引大型饲料企业集团进驻设厂,带动提升区域内饲料生产企业的整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