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从2011年开始我国猪群伪狂犬病重新流行,最早从华北地区开始,随后从北到南,迅速席卷全国,母猪以流产、死胎为主,仔猪神经症状、高死亡率为主,直到现在仍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发现伪狂犬新毒株——TJ株 2012年,在天津某大型猪场分离到一株病毒,经鉴别诊断,确定是不同于经典株的伪狂犬毒株,命名为TJ株。通过实验证明PRV TJ株在小鼠和猪只上的致病性增强。同时发现滴鼻接种死亡率高于肌肉注射途径。感染日龄越早,死亡率越高。 对PRV TJ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TJ株与SC株相比,在494位有一个氨基酸的插入;在194、54位各有一个氨基酸的替换;与早期毒株相比,TJ株与近期分离毒株均有特异性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致病力增强有关。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手段构建出rPRV TJ-del gE/gl/TK三基因缺失伪狂犬毒株,并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构建的三基因缺失病毒rPRV TJ-delgE/gl/TK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对小鼠、绵羊、和仔猪更为安全,较低剂量即能保护仔猪抵抗致死性PRV变异株的攻击。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Bartha-K61株疫苗不能对PRV变异株(TJ株)提供完全的保护。 2、与经典株SC株相比,变异株(TJ株)对小鼠和猪致病性明显增强。 3、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TJ株多个病毒蛋白出现了特征性变异。 4、构建的双基因缺失病毒rPRV TJ-del gE/gl,对仔猪安全且能对PRV变异株的攻击提供完全保护。 5、构建的三基因缺失病毒rPRV TJ-del gE/gl/TK,对小鼠、绵羊、和仔猪更为安全,能保护仔猪抵抗致死性PRV变异株的攻击。 仇华吉研究员针对目前伪狂犬流行现状提出了防控建议:加强抗体检测,一旦发现gE抗体阳性,要对疑似伪狂犬病的感染猪进行病原检测;坚决淘汰gE抗体阳性公猪;对于gE抗体阳性猪场,除了50-60日龄仔猪免疫外,还要增加新生仔猪的喷鼻免疫,使用gE抗体阴性后备母猪逐步替换母猪群;后备母猪配种前补免一次疫苗;Bartha-K61疫苗对变异株也有保护但是需要种猪群每年至少免疫2-4次;要从gE抗体阴性的猪场引进种猪。 目前流行的伪狂犬病以母猪流产和仔猪神经症状及死亡为两大症状。伪狂犬流行具有新的变化:一是感染后潜伏期更长;二是保育猪,甚至中大猪的临床症状更加典型严重;三是种猪终生带毒,造成繁殖障碍和垂直传播;四是疫苗免疫效果下降。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目前分离到的PRV流行毒株同源性相近,但是与经典毒株有一些差异,但同时也不要过分夸大变异株伪狂犬的危害,伪狂犬疫苗免疫保护力与猪群管理和健康状态有很大关系,广大养殖户合理科学做好伪狂犬的防控,一方面要建立切实有效的生物安全屏障,尤其是引种环节,同时加强对种猪群的检测,剔除伪狂犬野毒阳性猪只。另一方面要选择合理的免疫方案,增加免疫次数,并制定长期的净化方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新南方脐带血检测可以通过检测母猪伪狂犬病毒垂直传播,评估母猪伪狂犬疫苗免疫效果,通过测序分析猪场伪狂犬病毒基因类型,猪场可以利用脐带血检测,为猪场伪狂犬防控提供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