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疫点不断有发病出现 炭疽常在一个地区能反复发生。比如我国东北的辽宁地区,在网上查询能查到辽宁地区最近几年都有炭疽疫情的报道。 据网上消息,辽宁省卫生厅发布,2011年8月某日,鞍山、海城市和岫岩县发生皮肤炭疽传染病疫情,所有病例均在鞍山市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无死亡病例。据了解,这次疫情是由于当地居民私自屠宰或接触病牛感染发生的。 2015年7月,辽宁省畜牧兽医局27日发布通报称,7月21日,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发生牛炭疽疫情,发病死亡牛5头、骡子1头,捕杀同群牛5头。疫情发生后,西丰县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划定疫点、疫区;对死亡和扑杀的动物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开展防控工作。 炭疽是一种古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于其危害严重,古人把炭疽看作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天灾”。自发现炭疽的病原是炭疽杆菌后,相继研究出抗炭疽血清,应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研究出无毒炭疽芽胞疫苗,用于预防。磺胺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这种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既可预防又可治疗,结束了炭疽危害不可抗拒的历史。我国自1952年颁发《防治炭疽暂行办法草案》后,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住炭疽的流行。但仍有散发,近几年来,一些老疫点不断发病。 炭疽之所以在一个地区能反复发生,其原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是炭疽病原长期存在,一旦遇到适当时机,如旱、涝或动物抵抗力降低等,则引起发病。 社会因素是对炭疽病原长期存在认识不清,连续几年不发病,则产生麻痹大意,逃避预防注射,给细菌以可乘之机。更有甚者,销售病肉,扩散病原,危害人和畜的安全。对此应予宣传教育,除此之外,应加强饮食卫生工作,熟食品加热后再吃。 此外,当年日本侵略中国,在东北地区使用细菌武器也可能留下了炭疽杆菌。中华医学会专家、对炭疽热有专门研究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微生物学系教授庄辉说,中国解放前炭疽热多次流行,特别是日本曾对我国使用过细菌战,留下了一些疫源地。但解放后采取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控制了炭疽热的流行,只在一些边远地区偶有发现。我们并不能完全排除当年日本进行细菌战留下的炭疽杆菌胞子就一点都没有了。 自然湿地、野生动物区尽量不要人为进入或干涉 炭疽杆菌遇到空气则变成芽胞,炭疽芽胞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可数十年不死,即使已死亡多年的朽尸,也可成为传染源。几乎所有家畜和野兽都有易感性,经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都可感染。 病死动物的血液和尸体中含有大量炭疽芽胞杆菌,因此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的尸体是非常危险的传染源。因炭疽死亡的兽尸和濒死时的分泌物、排泄物更会污染土壤和水草,炭疽芽胞杆菌的长期存活可造成持久性疫源地,对人、畜形成长期危害。 被炭疽芽胞杆菌污染的土壤和水草也是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的直接来源。同时严重污染的地区,炭疽芽胞杆菌可随风尘和水流而造成扩散,从而引起动物和人间散在病例的发生。 潮湿低洼易涝地区、牧区、半牧区、皮毛加工业周围及其河流下游更是炭疽杆菌繁殖的最佳场所,而且炭疽杆菌芽胞在自然环境中能生存相当长时间,因此上述地区更要提高警惕。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6年7月份发布的“洪涝灾害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南”中明确指出了发生洪涝灾害时应该注意预防的几种疾病,其中就包括炭疽。指南指出:“发生洪涝灾害时,大量畜禽因灾死亡,尸体腐烂,病原容易感染扩散,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暴露,易污染水源等环境;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造成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血吸虫病、炭疽、猪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 可以想见,在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人迹罕至的地区、那些自然形成的低洼湿地、那些原始状态中的森林、山坡、河流等多多少少会积聚不少因各种各样原因死亡的动物尸体,也肯定会带有多少不一、品种多样的病原,以各种方式保留它们的致病性,以生命力极强的形式存在于这些地方。人类一旦草率进入或人工开发干预,就可能将他们释放出来,成为了疫源地。所以,对这些地方轻易不要进入,保留它们的平静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