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猪八大流行病防控的新思维

时间:2016-09-0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1、猪流行性腹泻
  该病是目前猪场发病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小猪,呕吐、急性水泻、严重脱水以及高死亡率是该病主要的特征。首先,病毒变异是导致该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疫苗因素和混合感染导致。所有传染病的最终控制和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永远是接种疫苗。然而对于本病却很难做到,首先很难分离到流行毒株,即便分离到流行毒株后,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化成商品疫苗。所以,临床控制本病一般都采用返饲和接种自家苗的方法。
  返饲,在经过不断的应用后,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是返饲效果不突出。母猪食用发病小猪剁碎的肠道后,并没有出现严重拉稀的症状。母猪腹泻的严重程度代表产生母源抗体的高低。母猪不拉稀或轻微拉稀,表示母猪产生的抗体水平并不理想,因此, 仔猪就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够的抗体,产生保护。二是返饲的病料中带有其他病毒(猪瘟、猪伪狂犬病等),使母猪感染其他疾病。曾经有一个存栏1100头母猪的猪场,2013年时该猪场猪伪狂犬病的阳性率不足5%,但是经过两次返饲后,母猪阳性率超过了90%。对此我做了很多实验,发现返饲的病料中40%有猪伪狂犬病毒存在,猪瘟病毒是30%多。这也是大部分猪场短时间内猪伪狂犬病转阳的重要原因。三是返饲后,腹泻病在很短的时间内仍反复发生。一般单纯的腹泻感染,返饲后在未来的8~12个月内很难复发。而实际生产中不少猪场在2个月内该病又会卷土重来,这主要是外源病毒(如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的原因。简单地说,就是小猪在刚出生时,一定时间(8~15日龄)内,消化道的门没有完全闭合(很多小猪的消化道病都发生在一周以内),8日龄以后如果没有外源病毒感染,会慢慢闭合。如果在这期间,小猪感染猪瘟或猪伪狂犬病毒,本来要关闭的门,会被打开或拉长它闭合的时间,由于那道门没有关闭,腹泻病毒就会不断感染小猪,所以,猪场腹泻病反复发生。
  对于制作自家苗,我想说两点:一是让病毒从肠内容物中充分释放出来,也就是要做好提纯,这点很重要。二是一旦从病料中测到外源病毒,最好做灭活苗,虽然不一定能保证效果,但是安全。
  在对疾病的防控上,第一,关注产房温度。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产房温度一般在18℃~22℃,而小猪保育箱内的温度是30℃,过大的温差,也会导致小猪拉稀,所以,要尽可能地缩小产房和保育箱的温度。第二,做好母猪乳头的清洁工作。由于母猪的乳头被带毒的粪便污染,又不注意清洁,导致小猪从该途径感染、发病。针对母猪乳头的清洗次数,我做了很多的实验,发现每天擦6次以上,小猪就可以获得很好的保护效果。第三,正确看待卵黄抗体的使用问题。卵黄抗体同样存在抗原的来源问题,因为如果用疫苗株做卵黄抗体,效果会很差。如果用肠毒,效果虽然好,但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产能低,二是如果猪场只有单纯腹泻感染,注射后效果很好。但如果有猪瘟、伪狂犬的感染(目前70%~80%的病例这两种疾病的感染),注射后效果就会很差,这就是猪场注射卵黄抗体时好时坏的原因。第四,对于发生本病的猪场,清洗圈舍时,用70℃以上的温水消毒10分钟,可以有效地防控该病。
  2、猪伪狂犬病
  近年来,免疫猪带毒比例逐年增高。2011年河南省的母猪带毒率为6.8%,但在2012年时该病大面积转阳,40.1%的母猪带毒,2015年升高到63.5%。目前学术界关于该病的病原存在很多学说,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病毒变异。我针对病毒变异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在采集的50多个病毒(病毒来源与省内外的猪场和河南省各个养猪大县的猪场)中,进行变异毒株分离,遗憾的是我未能分离到。由于该病毒是很容易分离到毒株的,没有分离到变异株,我推论变异株可能存在,但绝对不是优势流行株。
  对于该病大面积转阳、发病严重的原因,我分析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返饲造成该病大面积感染。伪狂犬病的传播是多途径、多方式的,既可以水平传播又可以垂直传播,既可以直接接触又可以通过精液传播,既可以通过消化道又可以通过呼吸道黏膜感染,所以口服污染有伪狂犬病料的物质,是绝对可以感染的。第二,种公猪带毒。如果猪场的种公猪带毒,不管猪场是本交还是人工授精,全部的母猪都会轮一圈,从而造成母猪被感染。第三,后备猪带毒。经过化验,发现后备猪的带毒率高达54%左右。第四,疫苗的问题。这里并不是指疫苗的质量问题,而是指疫苗的免疫程序。正常情况下,该疫苗的免疫保护期是6个月,一年免疫两次即可,但目前不少猪场在没有经过检测的情况下,常常是一年免疫4次,这就造成了人为的接种病毒,导致猪场发病,这也是该病大面积转阳的原因之一。当然,对于发病十分严重的猪场,在经过抗体检测的情况下,需要免疫4次的,才可以免疫。

上一篇:南方黄鸡肠道病控制策略

下一篇:鸡病临床诊断的方法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