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养禽业的平均死亡率是18%,而我们的2015-2020年兽医卫生规划,要求发病率低于6%。而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目标很艰巨。 500日龄死淘率我们是20-25%,而先进国家是0.5%-0.8%。 白羽肉鸡的出栏率我们也差得很大,而关键是疾病。 最后,我们每年的损失超过300亿。 知道了禽病的流行态势,那么怎么办呢? 控制,预防和治疗疾病,无外乎是上图这四个因素。传染病学中是三个因素,病原,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而我认为是四个,尤其是第四个养禽的人,要实现责任可追究。 宿主,我们首先考虑是患病的禽。 病原,我们要追踪禽患的病。 看病治疗,我们是注重禽,还是注重病? 防病治病,我们要知道禽病的种类,知道家底。 家底是什么,大数据——禽病兽医预警的信息化,以便科学防病治病。我称之为以数量换质量。 数量到一定程度,就发生了质变。比如人类方面,通过一个地区搜索一个病的频率和频次的变化,从而建立大数据,云计算,实现相应的数据模型,从而推测一个地区某种病的情况。 兽医也准备做类似的事情。 要让禽不生病,就要从养禽环境考虑,禽的衣食住行都要考虑。 注意,不是所有病都可以培养抗病品种。 增强体质,要降低易感性、改善免疫力和复原力。要注意,这儿是改善,不是增强,重在复原。 我们要让微生物菌群、细菌和疫苗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不是判死刑,而是维持亚平衡。 病原的变异也存在时空观:时间不一样,发生几率不一样;空间不一样,发生的几率也不一样。 上面图中,假如A/B两群鸡,它的病原是不一样的,进入一个环境后,让他们有一个接触、沟通、适应的阶段,最后是他们菌群基因的相当。 这在实际中,我们可以考虑,特别是在转群的时候,给小鸡一点正常鸡的粪便,给它维持正常的菌群。 人类进化到现在,全靠病毒的功劳——也就是病毒培育了人类的进化。那么,病原也推进和维持了禽的进化和健康。 在一个机体里面,有1300多种蛋白是同病原有关,而这些蛋白保持一定的平衡。一旦病原来了,蛋白就会类似110,就近处理。处理不了,ok,死亡。 要搞好养禽,要赚钱,无外乎六大要素: 第一,优质的鸡舍建设 第二,平衡的饲养管理(音) 第三,良好的卫生环境 第四,安全的饲料和水质 第五,疗效确切的药物 第六,科学的疫苗接种 最后,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没有病会怎样? 如果没有微生物、病原体,我们不能生存;而如果没有我们,病原体会生存得很好。 我们人也好,动物也好,就是一个活的、移动的培养基。所以,怎样把培养基调得不适合病原菌生长,这是我们该特别重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