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饲料营养 > 文章

《饲料质量安全关键因子监控新技术研发及应用》纪实

时间:2016-03-1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科技日报 刘洋 - 小 + 大

        3.首创性开展了β受体激动剂等危害物质残留的多靶标速测技术,开发了一系列高灵敏速测技术、产品和试剂,实现了饲料及养殖过程有毒有害物质的现场、高灵敏和可定量检测。应用荧光标记、纳米可视化探针和复合膜电化学传感等国际前沿技术,发明了β-受体激动剂系列超敏速测技术,解决了微纳传感和免疫分析中液体行为统一性、空间位阻和反应化学条件等关键技术问题,达到了“多标同检,准确定量”的目标。建立了3种β-受体激动剂的多靶标速测技术,对β-受体激动剂的检测限低于 0.1ng/mL(ng/g),检测时间仅为10min。开发了基于胶体金纳米可视化探针的β-受体激动剂速测技术,对配合饲料样品中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的检测限达到0.1ng/g。建立了电化学传感器测定莱克多巴胺技术,采用复合膜电极,在电极修饰过程中创新性的应用碳纳米管,应用金纳米颗粒改进了电极修饰的性能,灵敏度较同类技术提高了10倍。
        4.创建了饲料中高风险危害物筛查鉴定技术体系,实现了从“事后监管”到“事前预警”的延伸,压缩了饲料及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盲区。解决了不同性质化合物样品前处理、准确质量数匹配和多参数联合确证等关键技术问题,基于Q-TOF等高分辨质谱,建立了饲料中高风险危害物的筛查鉴定技术体系和质谱信息数据库,实现饲料中β-受体激动剂、霉菌毒素、镇静剂、硝基呋喃、雌激素、蛋白同化激素、磺胺类药物、聚醚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和人工色素等10类150余种化合物快速、同步筛查。成功鉴定出异丙肾上腺素、氯喹和氯丙那林等高风险化合物3种,根据筛查结果提出的福莫特罗、阿福特罗和苯乙醇胺 A等列入农业部第1519号公告“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物质”。
        示范推广应用 社会效益显著
        本项目成果完善了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控技术和标准体系,对饲料中关键因子检测覆盖率从70%提高到90%,形成国家或农业行业标准21项,授权专利15项,发表论文50篇,有力保障了我国饲料及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社会效益显著。
        1.提升了我国饲料质量安全水平,降低了动物源性产品的安全风险。项目成果特别是检测标准、确证技术和速测产品的推广应用,为各级饲料质量安全主管部门、检测机构及相关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了我国畜禽产品的安全水平,使“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检出率低于0.1%。
        2.提高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有力应对了近年来数起重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和保障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项目承担单位被授予“农业部助奥行动先进集体”。
        3.加大了标准和方法培训力度,提高了饲料和动物养殖企业的质控能力。针对项目形成的国家和行业标准,项目完成单位面向全国饲料质检体系和饲料企业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班60余次,直接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组织检测能力比对考核10次,为饲料质检体系和饲料企业培养技术骨干660多人。
        4.解决了饲料同步检测关键技术问题,提升了检测过程节支降耗能力。本项目标准方法同时测定13种β-受体激动剂,检测一个样品的成本为1000元,单个化合物的检测成本仅为80元,每个化合物检测节约成本720元。全国每年对β-受体激动剂的抽检样品约20000批次,仅此一项节约成本1440万元。项目成果实施以来,累计节支近1亿元。
        5.推动了饲料质量安全监控技术进步,促进了有关产业技术升级。饲料中违禁药物同步检测和确证分析技术体系形成了我国饲料行业首批同步检测方法标准,提升了我国饲料工业标准技术水平。多靶标免疫荧光传感、可视化探针等速测新技术研究及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是多学科交叉创新的结晶,对于推动饲料质量安全监控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饲料质量安全风险物质筛查鉴定技术,实现了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从“事后监管”向“事前预警”的转变,大大缩小了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控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上一篇:蛋鸡饲料中棉籽粕问题的破解之道

下一篇:猪场使用脱霉剂的分析与思考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