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 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现代养殖业的发展,抗生素、喹乙醇、喹诺酮等药物饲料添加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在防治疾病、促进动物生长等方面作用十分明显。但由此也引发了病原菌的耐药性、药物毒性、“三致” (致畸、致癌、致突变) 等隐患。特别是近几年来,药物添加剂在饲料中长期大量添加及滥用, 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与此同时,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也开始萌芽,但由于抗生素的研究、生产和使用正处在黄金时期,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一直处于低潮, 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上世纪80 年代中期,滥用抗生素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种种弊端暴露出来以后,微生态制剂的研发才有了根本性扭转。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官方强硬措施,对药物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使用方法、 剂量和配伍等方面严加限制,同时积极鼓励和倡导绿色安全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和推广,使微生态制剂前所未有地受到世人的青睐。微生态制剂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有不同种类的微生态制剂用于畜产品生产中。因对动物正常及病态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特性的研究不多,人们对肠道微生物和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认识较少。 1 猪、鸡肠道微生物研究概况 仔猪出生4h 粪便中可以检测出乳酸杆菌,而8h 之后才检测出大肠杆菌 (Muraliadhara,1977 ) 。Katouli (1995,1997 )用分子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仔猪的肠道菌来源,发现母猪是仔猪前2 周内肠道微生物的主要污染源。另外环境因素对肠道菌群也起很大作用,从仔猪出生到断奶后肠道菌群的组成一直在发生连续的变化, 一般认为直到育肥期才趋于平衡。在育肥期猪的肠道内至少发现有30 多个属,100 多种细菌;禽类胃肠道因解剖结构和猪有明显的区别,其肠道菌群的组成有其明显的特点。Scanlan 等 Crahan (1990 ) 认为鸡嗉囊和砂囊内的上皮细胞表面粘附着大量的乳酸杆菌。鸡小肠内以兼性厌氧菌,如大肠杆菌、乳酸杆菌、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优势菌群,总量达10 个,鸡的大肠很短,肠道菌群主要在盲肠。 影响猪鸡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有:寄主的遗传免疫特性,肠道内pH 和氧化还原电位的高低,以及寄主的食物结构等。Florin (2000 )证明畜禽肠道微生态的组成、结构、发育过程等是外界因素和动物体本身双重作用的结果。Krause (1994 ) 发现仔猪饲料中添加乳糖可有效地降低肠道内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而淀粉类饲料对上述菌群有刺激生长的作用。因为仔猪体内对淀粉类饲料的消化能力较低,而乳酸杆菌对乳糖的发酵比淀粉快,产生大量的乳酸抑制了其它菌的生长。因而一系列寡糖添加剂通过改变饲料组分而直接影响肠道菌的平衡。 2 畜禽类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原理 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及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合生素三种类型。微生态制剂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现已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与化学结构简单,作用机理单一的抗生素相比,微生态制剂的成份复杂的多,其作用机理为: 2.1 促进动物生长发育 2.1.1 产生多种消化酶 如芽孢杆菌进入肠道后产生大量的胞外酶,有些则在酵母溶解后释放出来,参与糖类的新陈代谢。 2.1.2 提供动物机体所需营养物质 双歧杆菌在肠内发酵可产生丙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和苏氨酸等,还可产生维生素。 2.1.3 在动物胃肠道形成微酸性环境 饲料级微生物菌产生的酸性物质,可以激活内源酶活性,维持肠道内 pH,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如 VD 等。 2.2 维持消化道的有效菌数 2.2.1 参与营养的竞争 营养的竞争发生在小肠上皮细胞,添加益生菌后,益生菌群占优势,抢先吸收利用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生存和繁殖,抑制有害细菌在消化道的增殖。 2.2.2 生物夺氧 需氧芽孢杆菌能在宿主肠道内迅速定植并生长繁殖,消耗氧气又称生物夺氧,降低局部的氧化还原电势,扶植和促进正常菌群厌氧菌的生长繁殖。酵母则通过分泌一些生长因子并消耗对肠道有益的生长,维护了菌系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