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山东、辽宁、河北、河南等地发生了多起鸡以关节肿胀为主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跗关节肿胀、疼痛、瘸腿甚至瘫痪,病鸡跛行、蹲坐,不愿走动,生长受阻,生产性能低下,对肉鸡的危害尤为严重。经剖检和实验室检测发现此次发病为病毒性关节炎引起。 一、流行特点 1、病毒性关节炎在我国养殖密集地区流行广泛。主要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粪便和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是水平传播的主要媒介。呼肠孤病毒多与其它病毒混合感染,加重疫情。常与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增生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混合感染。通过病原分离和流行病学检测表明,我国病毒性关节炎的感染率可达30%以上。 2、各种日龄、类型和品系鸡均易感。本病雏鸡最易感,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且水平传播速度快。临床多见于4~16周龄的肉鸡发病,尤其是4~6 周龄的肉仔鸡。近期,商品肉鸡和三黄鸡有发病增加趋势。 3、病鸡主要经肠道向外排毒,其次是经上呼吸道排毒。本病感染率高,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低。 二、临床症状 1、雏鸡多在感染后的3-4周发病。病鸡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腱鞘炎。发病初期食欲减退,不愿走动,蹲伏,随后出现跛行。胫关节、趾关节及连接的肌腱肿胀,病鸡通常坐在关节上,驱赶时可见病鸡以趾支撑着地,掌心离地,向前跳动,后期出现足、趾关节扭转弯曲。严重时出现瘫痪,病鸡无法站立。生长受阻、生产性能下降;种鸡感染后可垂直传播给后代,引起后代发病。 2、近期商品肉鸡腿部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在17-18日龄逐渐的出现瘫痪,不能站立,腿部外翻,经检测证实主要与病毒性关节炎的感染和发病有关。主要表现为股骨头坏死、八字腿等症状,死淘率较高。 3、近期有的商品肉食鸡在饲养过程中表现生产性能差,饲料消耗率高,在屠宰时出现腿部附关节上下发紫、变形,影响胴体率,经调查与相关检测证实与病毒性关节炎的感染有关。 4、个别产蛋鸡群也有发病,但发病日龄多在140-250日龄。病鸡走路不稳,瘫痪,关节扭转弯曲,病鸡不可康复。但鸡群的产蛋率、蛋壳质量、采食量等无明显变化。 三、解剖学诊断 1、病鸡跗关节肿胀,趾屈腱及伸腱(靠近跗关节上部)发生水肿性肿胀,腓肠肌腱出血、坏死或断裂。关节腔内有大量淡黄色半透明渗出物。病变多为两侧性,有时为单侧性。 2、慢性病例腓肠肌肌腱明显增厚和硬化,乃至肌腱与腱鞘发生粘连,并出现结节状增生,关节硬固变形,表面皮肤呈褐色。腱鞘发炎,水肿。 四、鉴别诊断 ●葡萄球菌病:可引起骨髓炎、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病鸡胸腹部着地,并可从关节液涂片中发现葡萄球菌。 ●滑液囊支原体病(MS):趾部肿胀,切开后有渗出物,临床多伴有呼吸道症状出现,不出现关节扭转弯曲。 五、实验室诊断 1.血清学诊断:采取发病种鸡群20天后的血清用ELISA试验进行病毒性关节炎的抗体检测发现,发病鸡群抗体可达20000以上,个别抗体在30000-35000,属于发病后抗体。 2.血清学诊断:对发病后14天的肉食鸡采集血清进行ELISA的检测,抗体滴度在3000-8000之间,属于发病后抗体。 3.病毒分离培养:取发病的肌腱、关节粘液与脾脏气管等接种6日龄SPF鸡胚,卵黄囊接种,鸡胚72-96小时有死亡,胚体出血,个别的鸡胚肝脏与脾脏有坏死,收获卵黄囊继续鉴定。 4.分子生物学检测:取发病组织与病毒分离的卵黄囊分别进行RT-PCR检测,根据S1蛋白设计引物,经检测可见呼肠孤病毒的目的性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