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选取的组织不宜太大,一般为3×2×0.5或1.5×1.5×0.5(厘米)。尸检取标本时可先切取稍大的组织块,待固定一段时间(数小时至过夜)后,再修整成适当大小,并换固定液继续固定。常用的固定液是10%福尔马林,固定液量为组织体积的5--10倍。容器可以用大小适宜的广口瓶。 第六,当类似的组织块较多,易造成混淆时,可分别固定于不同的小瓶内,并附上标记(用铅笔标明的小纸片和组织块一同用纱布包裹),再行固定。 第七,将固定好的病理组织块,用浸渍固定液的脱脂棉包裹,放置于广口瓶或塑料袋内,并将口封固,再用于棉花包装入木盒内寄送。此时,应将整理好的尸检记录及有关材料一同寄出,并在送捡单中说明送检的目的和要求, 5. 猪常见传染病应送检的病料 (1)猪瘟 取血清、脾、肝、肾、淋巴结,作病原学、病理组织学和血清学的检查。 (2)猪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细小病毒感染等疾病 取血清、脑组织、睾丸及死胎,作血清学、病原学和组织学检查。 (3)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丹毒、链球菌病等 取心血、肝、脾、肺送检,作细菌学检查。慢性病例,应取心瓣膜增生物送检。 (4)沙门氏菌病、病毒性腹泻等 切取肝、脾并结扎一段小肠作病原学检查 (5)结核、放线菌病、霉菌性肺炎等 取局部病变组织,作细菌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五)尸体剖检的顺序及检查方法 1. 尸体剖检顺序 为了全面而系统地检查尸体内外所呈现的病理变化,避免遗漏,尸体剖检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由于尸体有大小之别,疾病种类各不相同,剖检的目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剖检的顺序也应灵活运用。常规剖检一般 应遵循下列顺序: 新鲜猪尸体→外表检查→剥皮和皮下检查→剖开腹腔先作一般视查→剖开胸腔作一般视查→摘出腹腔脏器→摘出胸腔脏器→摘出口腔和颈部器官→颈部、胸 腔和腹腔脏器的检查→骨盆腔脏器的摘出和检查→剖开颅腔,摘出大脑检查→剖开鼻腔检查→剖开脊椎管,摘出脊髓检查→肌肉、关节和淋巴结的检查→骨和骨髓的检查。 2. 某些器官组织检查的方法 (1)皮下检查 在剥皮过程中进行。要注意检查皮下有无出血、水肿、脱水、炎症和脓肿,并观察皮不脂肪组织的多少、 颜色、性状及病理变化性质等。 (2)淋巴结 要特别注意下颌淋巴结、颈浅淋巴结、带下淋巴结等体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肺门淋巴结等内脏器官附属淋巴结,注意其大小、颜色、硬度、与其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横切面的变化。 (3)胸膜腔 观察有无液体,液体的数量、透明度、色泽、 性质、浓度和气味,注意浆膜是否光滑,有无粘连等病变。 (4)肺脏 首先注意其大小、色泽、重量、质地、弹性,有无病灶及表面附着物等。然后用剪刀将支气管剪开,注意观察支气管粘膜的色泽,表面附着物的数量、粘稠度。最后将整个肺脏纵横切割数刀,观察切面有无病变,切面流出物的数量、色泽变化等。 (5)心脏 先检查心脏纵沟、冠状沟的脂肪量和性状,有无出血,然后检查心脏的外形、大小、色泽及心外膜的性状。最后切开心脏检查心腔,方法是沿左纵沟左侧的切口,切至肺动脉起始处;沿左纵沟右侧的切口,切至主动脉的起始处;然后将心脏翻转过来,沿右纵口左右两侧作平行切口,切至心尖部与左侧心切口相连接;切口再通过房室口切至左心房及右心房。经过上述切线,心脏全部剖开。 检查心脏时,注意检查心腔内血液的含量及性状。检查心内膜的色泽、光滑皮、有无出血,各个瓣膜、腱索是否肥厚,有无血栓形成和组织增生或缺损等病变。对心肌的检查, 应注意心肌各部的厚度、色泽、质地,有无出血、瘢痕、变性和坏死等。 (6)脾脏 脾脏摘出后,检查脾门血管和淋巴结,测量脾的长、宽、厚,称其重量。观察其形态和色彩,包膜的紧张度,有无肥厚、梗死、脓肿及瘢痕形成,用手触摸脾的质地(坚硬、柔软、脆弱),然后作一两个纵切,检查脾髓、滤泡和脾小梁的状态,有无结节、坏死、梗死和脓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