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环球视野 > 文章

中国与国外饲料添加剂的比较研究

时间:2014-11-24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即使包括食品和医药用途在内迄今真正产业化的肽类产品只有乳链菌肽和谷胱甘肽,目前银象公司和红梅集团为乳链菌肽主要生产企业,多用于乳制品和肉食品的保鲜。而谷胱甘肽是一种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的三肽。临床上用于治疗肝病、药物和重金属中毒的治疗,并可与抗癌药合用。目前,谷胱甘肽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受到人们日益重视。
    ​​而以新药研究为主要目标的基于化学合成水平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基础研究刚开始,具有探索性,国内已有的成绩相当单薄,有分量的论文也是屈指可数,但是这代表未来饲用肽类产品技术研发的发展方向,值得及早重点投入,这些工作奠定饲料肽产品技术的重要基础。​​
    国家十分重视支持肽类产品研制,从九五攻关、第一批863计划开始就从战略高度安排了人用蛋白质(肽)药物基因工程研究项目,取得了较丰富前期成果,积累了人才、材料和方法;国家十一五863计划等渠道都开始安排了饲料用肽类产品研发项目,从接近十年的实际执行情况看,预期目标设计过于前置于肽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阶段、课题目标设想过于空泛宏大而不切实际,必然很难落到实处,还不如实事求是务实性夯实必要的基础更为可靠,那些认为依靠某种抗菌肽产品研究能够替代传统的饲料抗生素的想法既不现实也缺乏科学依据。​​
    (4)饲用微生态制剂
    ​​微生物添加剂亦称益生菌(Probiotic)和微生态制剂等,主要包括酵母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到目前为止,开发应用的饲用微生物的品种很多,但出于对菌种安全性的考虑,参考欧盟标准和医药法规,我国《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06)》准予使用的有16种。
    ​​我国对饲用微生物研究始于80年代,目前国内产品以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为主。以芽孢村菌为主的复合微生态制剂效果好、应用多。据统计,目前年我国微生物添加剂的产量约1万t左右,与需求相差约10倍,远远跟不上饲料工业发展的需要。2001年我国寡糖总产量1.84万t,产值约6.42亿元。饲料行业寡糖产品以异麦芽寡糖、果寡糖为主;研究技术主要是依靠特定酶分解植物性多糖原料或转移合成中间底物获得目标产品,普遍存在目标产物检测难、寡糖生产关键酶产酶水平低、后续分离技术不过关、应用配套研究不深不全、产品质量和应用效果不稳定。得益于功能性食品产业最近10多年的发展,微生态产品研发方法、技术、成果,甚至产品可直接移植到饲料产业,该领域的很多方面,畜牧业生产实践已走在了理论研究和专业法规的前面,监督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我国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的应用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4年何明清等利用微生态制剂防治雏鸡白痢除了观察到治疗效果达92.84%外,同时观察到促菌生具有明显促进雏鸡的采食量和提高增重。1987年何明清等率先研制成功8701、8801、8901等畜禽鱼用微生物添加剂。“八五”期间,国家科委对“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组织重点攻关,“调痢生”等动物微生物制剂纳入“八五”火炬计划。此后,大量新的微生物添加剂被推广应用。近年来,四川农大的仔猪用8501和育肥猪用8701,南京农大的“复合菌剂”,武汉大学的芽抱菌剂——特痢强,吉林农大的931活菌剂,上海的DM432菌粉,北京的增生素等产品在应用中都收到良好的效果。总的来说都具有提高饲料转化率、动物增重、机体免疫功能、防病力和降低幼畜(禽)死亡率的功能。冯定远等(2004)“JBC‘乐图’乳酸菌提高猪生产性能及改善猪肉品质的效果”成果的具体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0.3%JBC“乐图”乳酸菌液,40℃发酵约8h后饲喂,同时在饮水中添加0.3%JBC“乐图”乳酸菌液,通过喷雾方式净化畜舍养殖环境。此外,水产动物养殖生产中也有把沼泽红假单胞菌等光合细菌微生物添加剂使用于养殖水体中来改善水中生态环境。这一部分发展很快,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此类产品的功能横跨水体环境与养殖两个不同的行业与学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管理上也有交叉形成的真空地带,存留一些监管隐患,值得重视。​​
    微生物添加剂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加强饲用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进国外优良菌种资源,加强菌种资源特别是极端环境特殊微生物资源的搜集;②关注益生菌存活机理研究,细菌附、定植机制的研究以及益生作用的微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研究等;③建立饲料用微生物标准实验室,这类产品安全性研究是难题也是弱项,我国兽医学界对此类产品一直颇多质疑,值得引起重视;④应研究建立实验性动物模型、明确饲用微生态制剂作用的科学机理;⑤建立高密度发酵方法,提高我国饲用微生物的发酵工艺和产品后加工工艺水平,以及饲用微生物添加剂加工、保存和使用水平;⑥加强产品质量标准建设和强化监管:尤其应对生产中的菌种、活菌含量、保质期标准和商品标签规范等,制定出可操作和便于检查的细则,规范微生物产品的研制、生产、营销和使用,应尽快制订和完善针对这类特殊生物制剂的专门法规,改变行政监管落后于生产实践的被动局面。​​

上一篇:美国执业兽医继续教育概况

下一篇:中国执业兽医如何与国际接轨?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