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9-2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一、禽流感免疫失败原因 1、疫苗质量不高或接种剂量不够 由于H5禽流感抗原生产时受到病毒本身的性质所限,抗原含量通常不高,因此接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后,抗体水平往往达不到保护水平或保护期太短。作者检测了多个厂家生产的不同批次的H5型禽流感疫苗,破乳后尿囊液血凝滴度通常不超过41og2。再就是注射剂量不够,研究表明皮下注射0.3~O.4mL/只,没有注射0.5mL/只效果好;背部皮下注射不如颈部皮下注射效果好。 2、免疫程序不合理 根据我们的调查,有些种鸡场或饲料厂家制定的免疫程序,在蛋鸡开产后就不进行任何免疫接种了,这是非常危险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疫苗厂生产的禽流感疫苗,免疫保护期(蛋鸡)都在3~5个月以内。根据我们对鸡蛋蛋黄抗体的检测结果,蛋黄中抗H5流感抗体滴度超过61og2的鸡群寥寥无几,多数在4log2左右。 3、免疫空白期与抗体水平不均一 目前常用的免疫程序,在雏鸡母源抗体下降到保护水平以下和疫苗诱导的抗体达到保护水平之间,有1~2周的免疫空白期,此期间如果环境中有流感病毒则会感染。目前肉仔鸡常见的20~30日龄出现的气囊炎即属此类感染的并发症。另外,许多养殖户聘请免疫人员给鸡群免疫,如果这些注射人员的素质不高,会出现漏免的情况,此时鸡群个别鸡只由于没有被注射足够的疫苗或根本没有被注射,则不会产生足够的抗体,导致免疫失败,我们近期检测的禽流感抗体经常出现有大部分样本免疫合格而少部分样本抗体效价为零的情况即是这种情况。 4、鸡群免疫抑制 研究表明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可明显抑制免疫功能,应激(换料、寒冷)也可造成免疫抑制,因此导致抗体不升或机体容易感染。 5、饲养管理 流感的发病率与季节和环境温度有明显的关系,冬季或圈舍温度过低、通风不当会明显增加禽流感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研究表明环境中病毒浓度与抗体的保护率成反比。 二、采取的措施 1、增加禽流感灭活疫苗接种量与接种次数 在一定范围内,疫苗接种效果与接种剂量成正比。实践证明,接种0.5mL/只比接种0.3~O.4mL/只效果好;育成期或开产后的母鸡应该适当增加免疫剂量,开产前接种4次H5疫苗比接种1或2次效果好。尤其应注意,开产后每2~3个月必须补充接种一次,有些鸡场的接种周期已缩短至45天。首免日龄不要太早,根据大多数研究资料,目前蛋鸡首免日龄以10~20日龄为好,肉鸡首免日龄以4~7日龄为好。 2、加强饲养管理 研究表明,H5型流感的传播方式为接触传播,因此及时发现与淘法患病鸡十分重要。消毒可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通风可降低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利用益生素、脲酶抑制剂降低环境中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可维护鸡只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可以减少禽流感的发生、发展。 3、经常检测抗体 无论病毒怎样变异,只要仍然属于同一个血清型,任何一个毒株诱导的抗体,都可提供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一次只要保持较高的抗体滴度,就不会出现严重感染。因此要经常检测鸡群的抗体水平,蛋鸡抗H5抗体长年应保持在61og2以上、H9抗体应该在8log2以上;肉鸡出栏时抗H5抗体应在310g2以上、抗H9抗体应该在41og2以上。 4、对症治疗 鸡群患病后,如果不是高致病性禽流感,要及时进行治疗。利用抗菌药物防治细菌继发感染、用解热镇痛药退热、用多维素和中草药缓解病情。一些研究表明,转移因子对流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果治疗及时,死亡率可控制在1O%~20%。多数鸡群在出现第一只病鸡后的10天左右可康复,产蛋鸡群可在全群发病后20天左右开始恢复产蛋。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