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4-2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动物医学进展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一、小反刍兽疫减毒疫苗 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通过组织培养分离到小反刍兽疫病毒时,科学家就开始致力于研究一种减毒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活疫苗,但当时没有成功。考虑到牛瘟病毒与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抗原相关性,用牛瘟病毒减毒疫苗免疫山羊,攻毒前在动物体内仅存在牛瘟病毒中和抗体,但是所有的实验动物均能抵抗不受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攻击。在攻毒后,小反刍兽疫病毒中和抗体逐渐增多,这一结果说明在由牛瘟病毒诱导的免疫应答对小反刍兽疫病毒病原进行清除之前,用于攻毒的小反刍兽疫病毒在动物体内进行了短暂的繁殖。虽然用减毒的牛瘟病毒疫苗能够有效保护山羊和绵羊不受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攻击,且保护时间可以持续1-3年。但是,小反刍兽疫病毒在动物体内短暂的繁殖期间是否会传播病毒还不确定。 在1989年,通过在Vero细胞中传代得到了小反刍兽疫病毒减毒疫苗株Nigeria75/1。在1989年--1996年期间,对98000多只山羊和绵羊进行的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保护时间至少能持续3年。在试验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孕羊不会发生流产,而且接种动物不传播病毒给其他动物。小反刍兽疫病毒Nigeria75/1属于小反刍兽疫病毒I系,当采用不同基因群的小反刍兽疫病毒用于攻毒试验时,均不能在动物体内复制,指示该疫苗可用于世界不同地域的小反刍兽疫病毒防控。 至今,弱毒疫苗Nigeria75/1仍是OIE规定的惟一允许使用的小反刍兽疫病毒疫苗。我国于2007年7月首次在西藏地区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于2007年10月生产出第一批小反刍兽疫活疫苗Nigeria75/1株,用于西藏和新疆部分地区的紧急免疫。印春生等通过对该疫苗进行临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在田间大规模使用时安全有效的,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较长的免疫持续性。 同其他的副黏病毒一样,小反刍兽疫病毒对热非常敏感,这成为了在热带疫区使用活毒疫苗最大的障碍,而且在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难于实现疫苗的低温运输和保存,为克服这一障碍,Worwall等通过添加含海藻糖的稳定剂研制出了热稳定性冻干疫苗,该疫苗能够在45°C条件下保存14天,这种热稳定性疫苗对小反刍兽疫的防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印度,根据当地的流行毒株也研制出了3株热稳定性小反刍兽疫病毒减毒疫苗,包括毒株Sungri96、Arasur87和Coimbatore97,目前已被批准使用。 二、DIVA疫苗: 传统的减毒疫苗最大的缺点在于无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区分人为免疫和自然感染,这对小反刍兽疫的防控以及流行病学调查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了能够在进行免疫计划的同时开展血清学调查,科学家开始研究一种DIVA标记疫苗。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时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为含量最丰富的N蛋白和具有中和活性的表面糖蛋白H,因此,小反刍兽疫疫苗最佳的模式就是构建能够表达小反刍兽疫N、H蛋白的一种重组病毒。Das SC等以牛瘟病毒基因组为骨架,将其糖蛋白基因F和H分别替换为小反刍兽疫病毒相应的基因构建了一种用于防控小反刍兽疫的嵌合疫苗。因为这种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FH重组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生长繁殖状态不理想,为了改善重组病毒的生长情况,将牛瘟病毒的M基因也做了替换,在小范围试验中,这种嵌合疫苗可以保护山羊不受小反刍兽疫病毒强毒株的攻击,但相关的鉴别诊断技术仍在研究之中。 三、基因重组疫苗 麻疹病毒属的表面糖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将F或H基因在各种载体中表达可用作有效的亚单位疫苗, 均能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羊痘和小反刍兽疫都是小反刍动物的烈性传染病,将小反刍兽疫病毒的F基因插入减毒痘病毒的TK基因编码区,可以构建重组羊痘病毒疫苗。重组二价疫苗既可抵抗强毒的攻击感染,同时也能预防羊痘病毒的感染。南文金等将小反刍兽疫病毒糖蛋白基因H插入到山羊痘病毒通用转移载体PtkPgpt-egfpP启动p7.5子下游,构建了重组山羊痘病毒转移载体PtkPgpt-egfpP-H并成功转染到绵羊睾丸细胞中,为研究小反刍兽疫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王芳等选用腺病毒活病毒载体,插入人工合成密码子优化的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成功构建了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的复制缺陷性重组人腺病毒载体疫苗候选株。 四、灭活疫苗 小反刍兽疫灭活疫苗采用感染山羊的病理组织制备,一般采用甲醛或氯仿灭活。用甲醛灭活的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而用氯仿灭活的疫苗效果较好。 五、小结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小反刍兽疫病毒是牛瘟病毒的变异毒株,且用牛瘟疫苗可预防小反刍兽疫,因此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忽略了对小反刍兽疫的研究,特别是小反刍兽疫的病原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使得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快速扩散传播。随着小反刍兽疫在我国周边国家的暴发流行和在我国西藏地区的出现提示当前应加强对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基础研究,同时还应加强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监测,建立高效、快速的病原学检测新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疫苗将在控制小反刍兽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期待未来能研发出可引起强烈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疫苗,以有效控制该病在我国的流行 甚至消灭该病。 |
上一篇:怀孕母猪参考免疫方案
下一篇:猪蓝耳病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