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占杰 (沙河市畜牧水产局 ,河北 沙河市 054100) 摘要:断奶仔猪腹泻是最常见的一种仔猪消化道疾病,也是引起这一阶段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就此种情况,本文结合临床,从病毒性、细菌性、生理性因素、寄生虫性、营养性、应激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方面出发,分析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再从免疫角度、饲料营养、饲养管理、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角度去综合预防控制。 关键词:断奶仔猪 腹泻因素 综合防治
近几年,我所服务的辖区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病率非常高。据调查,断奶后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在52%,死亡率13%,仔猪腹泻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而从畜牧学的角度去认识,仔猪早期断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既可保持母猪良好的体况,可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又可以降低仔猪培育成本,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猪场生产任务、生产管理水平自行定制。在规模化大型猪场一般采取3周龄断奶最为有利,不宜过早。由于临床各养猪场的管理水平、条件、环境和卫生状况等各有不同,所以要根据情况来选择;近年来,断奶仔猪腹泻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仔猪的健康生长发育,给养猪业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 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原因分析 从生理方面讲,仔猪断奶前后肠道内尚未建立健全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自身抵抗力较低,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应激因素的影响,临床中以哺乳仔猪传染性腹泻较为常见,而保育仔猪有以日粮抗原过敏、母子分离断奶应激、饲料的突变、寒冷等方面的多种应激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的腹泻,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仔猪腹泻往往是多种因素混合感染的结果。 1、1 病原性因素 1、1、1 病毒性腹泻 当仔猪感染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时,病毒侵袭细胞,使之受感染的细胞变性坏死,随着肠绒毛细胞损害程度的增加,腹泻的严重性也随之增加,当病毒侵袭整个小肠时,引起小肠壁破损程度增加,发生破损后小肠的吸收能力大幅下降,使之液体排出量增加,肠内大量未被吸收的固体物质自身吸附肠道内的水分,以保持肠道内渗透压的平衡,从而进一步加重腹泻的危害。仔猪断奶后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再加上肠道自身还未健全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自身抵抗力较低,受外界因素影响或饲养管理不当,最易发生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 1、1、2 细菌性腹泻 病原性大肠杆菌是细菌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之一。大肠杆菌是肠道内的常在菌,早期主要寄生在结肠内,在哺乳期,由于母乳抗体及乳中其它抑制物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当断奶后,肠道消化酶下降,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蛋白质在肠道后段腐败发酵增多,加上母源抗体供应中断,免疫能力下降,这就容易引起感染造成腹泻。同时,断奶应激还会使机体循环抗体水平降低,抑制细胞免疫力和免疫水平,从而引起自身抗病能力下降,此时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的大量入侵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1、3 猪痢疾密螺旋体腹泻 猪痢疾密螺旋体病是由猪密螺旋体菌引起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侵害大肠,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会发生,但主要以断奶后几周发病率最高,该病呈散发,发病急同群的猪也时有发生,病重者死亡,而痊愈的仔猪生长速度减慢。生理学中讲,主要侵害大肠的上皮细胞,尤其是杯状细胞,可造成糜烂加快细胞更新,使大肠粘膜发生出血性炎症。 1、1、4 寄生虫性腹泻 猪球虫病在成年猪体内寄生时一般之表现带虫状态而不表现临床症状,而日龄越小发病率就越高。通常是5日龄—3周玲的仔猪最易感染,但是8—15日龄的仔猪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初始粪便粘稠,随着病情的加重,变为水样腹泻,粪便的颜色是白色或黄色,但是也有的是褐色或灰白色奶油状,不带血,腹泻能持续5—6天。 猪线虫病主要侵害仔猪,可引起腹痛、腹泻,黏液性或血性下痢,多发生在散养的猪群中,在规模化的猪群中也有发生。 1、2;应激性因素 仔猪早期断奶19—22天,日龄小、抵抗力差,易造成严重的应激反应,而在临床中应激主要有心理、营养和环境三方面的因素。心理应激是由母子之间突然分离,使仔猪失去母猪的爱抚和保护所引起的。环境应激由转群从产房直接到保育舍所引起的周围环境、饲养人员、温度等变化。营养应激是最大的,因应激时间长,仔猪突然有液体饲料变化为固体饲料,乳猪颗粒料增补过度为粉状干料,由于断奶仔猪的消化功能尚未健全,不适应蛋白质高的饲料,再加上肠道内已经形成固有生物菌群,这些变化都可能引起仔猪消化道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