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猪病难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3-08-2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随着养猪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动物、动物产品的频繁流通,猪病的发生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些疫病屡控不止,时起时伏,部分老疫病呈非典型化且临诊症状日渐复杂,新的病毒细菌感染性疾病日渐增多,个别传染病的免疫失败经常发生,猪病的流行使养猪生产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养猪业每年因各种疾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疾病导致生产成本上升,饲养和人工的浪费以及治疗性药物的残留存在着食物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也构成一定的威胁。由此可见,目前影响我国养猪业的瓶颈已经不是品种、饲料和市场,而是各种疾病的威胁,疾病的流行是制约养猪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养猪业疾病多发和难于治疗,已经成为广大养猪户十分头痛的难题。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综合症等。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猪越养越难养,猪病越来越不好治疗,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防疫不当
  1.在养猪生产中,需要严格控制的传染病仍主要是猪瘟、链球菌、丹毒、肺疫、仔猪副伤寒等。疫苗效价不高,剂量不足,如哈兽研生产的猪瘟免化弱毒牛体反应冻干苗,只需注射一头份,但价格贵,而免疫效果好,经销商接受困难,别的厂生产的猪瘟疫苗需4头份。
  2.操作不规范,养猪户中大部分没有受过兽医基础培训,进针深度不够或打飞针,造成脂肪注射,影响免疫效果。
  3.运输和保管不善。凡经销兽药、饲料店都经销疫苗,有些根本不懂保管常识,造成疫苗失效或效价降低。
  二、免疫抑制
  1.疾病免疫抑制。如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血液虫病、寄生虫病携带者成为亚健康的状态,一旦应激就要发病,这样注射疫苗达不到应有的抗体高度,虽然注射过疫苗,但抗体高度维持的时间可能不会太长。
  2.饲料。免疫抑制,饲料中微量元素过量超标,猪食后全身发红,拉黑粪,是因为铜、砷过量超标,经过临诊解剖猪,75%的猪胃底部充血、出血,怀疑是微量元素过多或者抗生素长期使用造成的。这样猪抗病力非常低,发病的可能性就大。
  黄曲霉菌、赤霉菌(也叫贮藏霉)慢性中毒。三年来不断地有小猪假发情,采食量下降等症状,这样抗病力下降,造成疾病多发。
  3.药物免疫抑制:兽药厂不断搞宣传活动,提出药物(抗生素)保健,养猪户总怕有病,隔不了几天就用抗生素药物预防。因为长期把多种抗生素药物加入饲料中,不但容易造成产品污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还会使胃肠道内正常菌群受到抑制,导致消化功能紊乱,B族维生素缺乏。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使一些细菌发生变异,分泌某些酶类,使抗生素失活,并可以将耐药性由非病原菌群传给病原菌群,使抗药性菌群进一步扩大,再发生疾病后,治疗起来就十分困难。
  三、治疗不力,盲目联合用药,导致耐药菌株产生
  1.超量胡乱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药物。许多人没有基础知识,单靠养猪经验或道听途说,或凭着一股敢闯、敢拼的劲头,立起门户当兽医,遇到猪病就只知道青、链霉素、安痛定,退不下烧就是安乃近,不见效就加地塞米松、病毒灵。见烧就退、见拉稀就止,他们的意识中,这个处方就是“万能”处方,殊不知这个“万能”处方也有一定的抗菌范围,有时会超出几倍到几十倍的剂量,对于不敏感的微生物,过量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杀死或抑制,相反会使微生物增加对药物的耐受性,导致抗药性的产生,使动物感染性疫病越来越难治疗,地塞米松是激素类药物,适量应用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素、抗休克作用,但长期过量使用,会扰乱体内激素分泌,降低机体免疫力,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2.不按时给药,治疗不彻底。有些农户在猪得病之后,因为怕花钱,打上一针、两针猪开食就停药,任何一种药物在体内维持疗效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当药物降到一定浓度时就必须及时补充药物,否则,病原微生物就有可能在含有较低浓度的机体内顽强生长繁殖,逐步产生耐药性,甚至发生变异,给今后的治疗造成较大难度。

上一篇:肉鸡养殖造成肠道疾病的三个因素

下一篇:观察鸡群健康与否有窍门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