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反应器微载体培养,可实现高细胞密度、高病毒收获率、污染机会低、生产工艺可控性强,工业应用效果与国内辽宁成大[6]相符。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李平忠等2006年对反应器微载体和转瓶培养Vero细胞生产狂犬病毒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每升培养体积,反应器工艺生产的疫苗数量是转瓶工艺生产的19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7]。 3、讨论 上述实验对比表明,与转瓶培养工艺相比,悬浮培养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第一、单位体积内有效工作细胞数量增加;第二、全密闭、管道化系统生产流程及过程自动化监控、控制技术,不仅减少了污染细胞的机会,而且在减轻劳动力强度的同时减少人为操作因素影响;第三、生物反应器容积的扩大,提升了终端产品的均一性,结合后期纯化工艺,不但产品产量明显提高,产品的质量获得提高;第四、生产疫苗所用劳动力和车间、水、电、原材料、能源等成本远低于传统转瓶培养工艺,综合成本大大降低。 因其具有上述特点,国内悬浮培养工业化生产虽起步较晚,但已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新工艺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在生产效益、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等方面明显提高。在人用疫苗方面,辽宁成大引进的微载体悬浮培养人用狂犬疫苗;在兽用疫苗方面,金宇保灵采用自主的国产技术实现悬浮培养的口蹄疫疫苗等。悬浮培养工艺开始在生物制药行业引发一定的效应,疫苗生产企业已经开始并越来越关注新工艺。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及近年来疫情的出现,国内生物制品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国内生物制药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与此同时国内生物制品行业面对较大的挑战,国外的大规模培养技术已广泛用于生物制药生产,生物制药巨头开始通过合作或是收购等方式侵入中国,染指国内市场,与国内企业产生不可避免的竞争。 面对机遇和挑战,国内疫苗生产企业要想在引进新工艺-悬浮培养产业化上确保成功率,快速实现产业化,应该复制或学习国外通用模式。产业化不同于科研的百花齐放,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应与悬浮培养技术研发单位加强合作,如合同制造外包( CMO )和合同研发外包(CRO)直接引进大规模生产技术,抢占市场先机,规避研发风险,缩短产业化进程,这是当前国际上生物制药研发快速实现产业化的趋势。因此,在中国目前的生物制药环境下,新工艺技术研发和应用更需要整合行业力量、包括上下游力量,共同完成,避免重复性研究,提高竞争力。 4、展望 面对国内国际形势,对于疫苗生产企业,实现由转瓶培养到生物反应器培养的工艺改革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我国生物疫苗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这不仅关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决定着整个行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国内生物制品行业面对国外的竞争应该早日与国际接轨,快速实现行业升级和产业进步,并早日实现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最终进一步创新,提高我国生物制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